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研究 張麗 978731332448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31332448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研究
ISBN:978731332448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
著編譯者:張麗
頁數:36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86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所組織的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社會實踐總結報告。聚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創新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繫研究,面向我國60餘個國家或地方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實踐調研,包含儺面具、無骨花燈、大足石雕、普洱茶、唐卡等,以青年之力推動非遺傳承與高質量發展相互賦能。全書共包括「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上下兩篇,其中第一篇調研了我國國家級或地方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以及創新傳承路徑。第二篇調研了我國各地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旅業融合共生高質量的實踐探索成果。本書在理論上,為非遺保護傳承提供新視角與方法;實踐中對推動非遺的創新傳承發展,促進非遺和地方文旅融合、帶動城鄉高質量發展具有指導作用。

作者簡介

張麗 女,管理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傳播學院教師,上海旅遊標準技術委員會會展獎勵旅遊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曾獲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研究成果二等獎等獎勵,發表旅遊會展論文多篇,並主持和參与多項省部級文旅會展研究課題。

目錄

第一篇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尋文化瑰寶,揚刺繡文化
黑龍江省渤海靺鞨繡的傳承與發展調研
借鑒發揚煥新生,戲劇文化獻動能
民族自治地區戲劇文化優勢轉化路徑探索
體苗寨之遺興,響文化之宏聲
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調研
蒼山洱海間,尋白族扎染
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和發展途徑探索
同享千載中華魂,共築萬世非遺夢
我國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路徑調研
拾非遺星火,品文化韻味
我國非遺美食價值保護與發展現狀調查
民族非遺保護及文旅開發調研
以崇明山歌、安陽甲骨、侗族百家宴為例
機械化浪潮下民族非遺手工業的現狀以及振興路徑
以苗族蠟染和崇明土布為例
尋非遺之光,興文化之魂
關於上海沉香製作工藝現狀的研討及展望
織影拾築,華彩鄞遺
聚鄞州非遺傳承,探尋保護髮展之道
沿塑說旅
文化旅遊視角下的非遺泥塑宣傳與創新發展路徑研究
非遺農民畫的推廣與發展
以上海市金山農民畫為例
滬劇保護傳承與發展調研
基於上海滬劇院的調研
火土中生,妙手塑之
雲南戛灑傣族土鍋文化調研
綉錦緣福
非遺婚慶刺繡的新生之路
點亮非遺之光,助力文旅振興
仙居縣無骨花燈的發展路徑探索
苗韻蠟語傳承創新
我國苗族蠟染技藝保護現狀及推廣策略調研
第二篇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青海藏族文旅產業現狀及未來多元發展規劃
以玉樹藏族自治州為例
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宣傳對文旅產業發展的影響
以貴州省苗綉為例
非遺茶文化傳承與發展現狀調研
以雲南普洱市茶旅融合發展路徑為例
一片葉子富鄉民,茶旅融合促鄉興
茶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安吉案例調研
非遺佤族織錦傳承保護與數字化創新的可持續路徑探索
海邊更「京味兒」
廣西京族非遺傳承與旅遊創新發展研究
基於年輕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與發展
以金山農民畫為例
以綉載道
成都蜀綉文化及其商業發展調查
非遺品牌商業化創新路徑探索
以嘉興五芳齋粽子為例
探尋千年文脈,傳承石雕技藝
大足石刻現狀及文旅發展調查
非遺賦能、活動增彩:文旅融合視角下傳統民俗節慶的復甦、延續與發展
以上海龍華廟會為例
叩響西域靈魂
新疆木卡姆傳播現狀及文旅產業發展路徑探索
曙光在田埂跳躍
以葉榭鎮為例探究非遺與旅遊產業的融合
吟花詠柳 伏羊斗酒
徐州非遺彭祖伏羊節的探索與發展
匠心漆藝,與城共「棲」
上海市漆器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模式調研
尋訪筆墨工坊,品悟非遺技藝
毛筆、墨錠非遺製作技藝的宣傳與傳播調研
舞千年之文脈,承中華之儺俗
南豐跳儺的可持續性保護與開發設計探索
以文促旅,助力鄉村振興
文旅融合背景下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鄉村振興模式的探索
文旅產業與時偕行,民族發展灼灼其華
以貴州苗寨侗寨為例探究我國少數民族文旅產業發展新成就
傳承指尖技藝,創造指尖經濟
貴州三都馬尾綉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實踐調研
創新非遺文化新形態,振興城鄉發展新模式
以貴州儺文化為例
非遺茶文化與鄉村振興創新融合發展的調研
以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業為例
傳承音樂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樂」韻新疆之非遺維吾爾族樂器助其發展
非遺靈璧石文化的傳承機制與創新發展路徑調研
「奇」鄉「藝」土看羊磴,文化賦能新鄉村
以貴州羊磴鎮為例探究社會參与藝術資源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的實踐路徑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