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媒體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24 鐘瑛 蘆何秋 978752285402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068
商品編號: 978752285402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新媒體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24
ISBN:978752285402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鐘瑛 蘆何秋
頁數:44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861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報告是華中科技大學「新媒體社會責任」課題組2023~2024年度分析報告,由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同中國網絡傳播學會組織編撰。 總報告對2023~2024年新媒體社會責任情況進行了整體呈現,運用「新媒體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3 0」對6類典型新媒體平台進行了社會責任評價,評價對象包括:國家級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縣級融媒體、媒體微信公眾號、媒體微博、平台視頻號。專題篇對2023~2024年新媒體行業中的典型現象、熱點議題與重點人群進行了分析。案例篇由4個典型個案分析構成,聚焦新媒體社會責任在政務傳播、企業社會責任、媒介素養、場景傳播和數據安全等領域。

作者簡介

蘆何秋,新聞學博士,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與社會、新媒體意見領袖。先後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當代傳播》《新聞與傳播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4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各1項。

目錄

Ⅰ 總報告
B 1 智能升級與治理創新:新媒體社會責任十年研究述評與未來趨勢展望 鍾瑛 蘆何秋 馬文婷
Ⅱ 評價篇
B 2 國家級新聞網站社會責任及其評價(2014~2024) 張思怡
B 3 媒體微博社會責任及其評價(2014~2024) 陳然 鄧熙涵
B 4 媒體微信公眾號社會責任及其評價(2014~2024) 李亞玲
B 5 地方新聞網站社會責任及其評價(2024) 王井 林心悅
B 6 縣級融媒體整體社會責任及評價(2024) 黃麗娜 唐家傑 彭心怡
B 7 中國主要平台視頻號社會責任及其評價(2024) 邵曉 於智穎 高文祺
Ⅲ 專題篇
B 8 中國短視頻和直播政策十年變遷(2014~2023) 劉銳 江焓
B 9 鴻蒙操作系統原生應用生態的發展狀況及構建策略 李衛東 董宇航 孫柯柯 孟垂堯
B 10 感知價值視角下視頻會議倦怠的生成機制與規避法則 鄧秀軍 周曉希 韓曉晗
B 11 自動化算法新聞的倫理風險分析 羅昕 劉心怡
B 12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聞業中的社會責任: 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 張屹 李潔琳
B 13 中國互聯網平台企業的社會治理動機及路徑 于婷婷 范心雨 王珂
B 14 短視頻平台在老年人社會融入中的傳播責任 曾潤喜 劉祝言 黃璐穎
B 15 社交媒體上農村女大學生的在線社會支持獲取研究 周婷婷 李娜娜 牛靜
B 16 短視頻平台青少年模式的使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劉瓊 張文薇 席智慧
Ⅳ 案例篇
B 17 人「碼」融合背景下個體的數據化生存、主體性困境與社會責任 余紅 貝佳麗
B 18 人機共生:AI生成內容的認知風險與媒體社會責任治理——以新浪微博和嗶哩嗶哩平台為例 徐明華 孔維知
B 19 數字化隱憂:Z世代的社交迴避與人機情感依戀——基於虛擬主播A-SOUL嘉然粉絲群體的分析 張梅蘭 張萌 尹秀元
Ⅴ 十周年特別訪談
B 20 中國新媒體社會責任:十年回顧與未來之問——網絡傳播學會會長訪談 蘆何秋 熊馨雅
Abstract
Contents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