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牛虻》的革命與人性、《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理想與現實、《瓦爾登湖》的孤獨與自由。經典常讀常新,時間流變中,人性與人道精神是衡量文學作品審美價值的重要標尺。 從別林斯基的「人性的人格」到赫爾岑的自由理想,從「革命海燕」高爾基的時代影響到伯林的思想譜系。丁帆認為,人性、內在的良知與是非感是任何時代作家的立身之本,應超越階級、國家與民族成為持久信念。 本書所收錄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丁帆作為學者與思想者探索歷程的註腳。透過這些文字,讀者將觸摸到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閱讀記憶:在文學中尋求啟蒙,在經典中安放困惑,蕞終完成從「被塑造者」到「自覺批判者」的蛻變。內容簡介
《把世界留給黑暗與我》分為「重讀經典」、「今天,我們怎樣閱讀」、「知識分子的幽靈」、「文學與革命」四輯。書中,丁帆先生甄選世界文學經典,縱論知識分子的觀念、主張與人生行狀,檢視其文化實踐及與社會的互動。 《牛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瓦爾登湖》,他的閱讀歷程不僅是個人成長史,也是一代知識分子對時代與文化的深刻反思;別林斯基、赫爾岑、高爾基、伯林,他也通過對思想巨匠的解讀,展現他們在求索與堅守、挫敗與掙扎、迷失與省思中的精神軌跡,追尋歷史成因與現實影響。 心懷志業者,會在暗夜與光明的交織中確立自己的精神坐標:堅守獨立性,履行文化批判的職責,為弱者發聲,這就是知識分子的良心和良知所在。作者簡介
丁帆,南京大學新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第四屆、第五屆評議組成員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現代文學叢刊》《揚子江評論》主編,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論著有《中國鄉土小說史》《重回「五四」起跑線》《中國鄉土小說的世紀轉型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學史論》(五卷)等二十余部。散文集有《江南悲歌》《天下美食》《人間風景》《先生素描》等。目錄
輯一 重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