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數字生態-或社會危機中的藝術與主體 張鐘萄 978757510234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7510234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走向數字生態-或社會危機中的藝術與主體
ISBN:9787575102346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著編譯者:張鐘萄
頁數:24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80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主體為批判性話語,勾勒二十世紀的藝術和技術領域中蔓延至今的一個現象:意義的環境化和主體的擴展。同時通過該現象表明,藝術與近年來逐步成形的數字社會展現出了諸多相似之處:去中心化、去等級制、強調合作及參与集體行動等。書中以「走向數字生態」描述與這些變遷相關的社會過程,提出這與現代的主體概念,以及基於其上的意義文化的變革相關,並形成了新的行動和文化形式。不過,「走向數字生態」的另一面還與現代社會,特別是最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社會危機有關

作者簡介

張鍾萄,哲學博士,現於中國美術學院從事當代藝術與藝術哲學研究,並在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教授相關課程,研究方向還包括數字文化與倫理學。近期出版包括《接連不斷:特定場域藝術與地方身份》《裝置藝術:一部批評史》《作為探究的藝術:邁向藝術、科學與技術的新合作》《公共藝術關鍵詞》等。他同時也撰寫藝術評論。

目錄

導論
0 1 一個歷史切片
0 2 第二個歷史切片
0 3 藝術、技術與環境性
0 4 研究的主題
0 5 本書的結構
第一章 藝術與主體的批判性敘事
1 1 雕塑變遷中的主體與批判
1 2 從雕塑到公共藝術中的主體與批判
1 3 藝術中的主體與批判性敘事
第二章 主體與技術的審美化敘事
2 1 數字基礎設施的興起
2 2 先鋒藝術、技術話語和改變社會
2 3 從「反主流文化」到數字時代的個人敘事
2 4 自我 批判性敘事與技術審美化的低層價值
第三章 生態轉向:走向環境的藝術與主體
3 1 跨媒介藝術及其美學敘事
3 2 從跨媒介藝術到藝術走向環境:生態作為一種整體存在
3 3 生態轉向:貝特森之後
3 4 貝特森生態學的基本元素:控制論 心靈 美學
第四章 擴展的主體:數字生態諸要素
4 1 能動性:技術環境中的分析進路
4 2 新的主體形式:從「公地悲劇」到集體行動的歷史變遷
4 3 數字共域:從現代主體到數字生態中的主體
第五章 現代主體的不滿:社會危機中的藝術與技術
5 1 意義的環境化:藝術與技術在新自由主義語境下的交織
5 2 危機中的主體表達:作為批判性敘事的技術研究與藝術實踐
5 3 社會危機視角下的批判或不滿
餘論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