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今藏於國家博物館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存二百六十三行,此卷與《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所載《斯坦因劫經錄》S 0036、S 0084、S 0312、S 1048、S 1456等諸寫經卷的尾題內容相似,皆為唐高宗時期太原寺中抄寫《金剛經》《法華經》工程的精品。烏絲欄若隱若現,每行十七字,書寫氣息連貫,一絲不苟。書法作者劉弘珪應是當時選拔出來的優秀楷書抄寫者,其筆法嫻熟,用筆爽利。此經卷間架疏朗,布白得體,通篇典雅悅目,不覺單調。卷首殘而卷尾全,卷尾題記十二行,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第一至三行,記錄此卷經文書寫時間為「儀鳳元年」,即公元六七六年,書手是劉弘珪,裝潢手是解集;還記錄了此卷用紙十二張。第二個部分為三次校對記錄,從第四行至六行,皆由秘書省書手蕭元信完成。第三個部分為詳閱記錄,類似審定工作,由太原寺的大德神符、大德嘉尚、寺主慧立、上座道成四人完成。第四個部分為監製負責人的記錄,即判官司農寺上林署令李善德、使朝散大夫守尚舍奉御閻玄道兩人監製。其中閻玄道(公元六二五年-公元六九〇年)名泰,字玄道,雍州萬年(一說河南洛陽)人,是閻立德的三子、閻立本的侄子。目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