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史十八講》原是呂先生抗日戰爭時期在「孤島」上海光華大學授課時的講稿。分為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18講。作者自雲:「此書之意,欲求中國人于現狀之所由來,多所了解。故敘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淺顯。又多引各種社會科學成說,以資說明。」該書內容嚴謹,廣博獨到,對中國文化做了完整而精鍊的描述,堪稱學術性與通俗性結合的典範,深受學界好評。此書原作為《中國通史》的上冊由開明書店在1940年初版發行。 《中國政治思想史十講》是1935年呂先生在上海光華大學的演講,由呂先生的女兒呂翼仁記錄,初刊于《光華大學半月刊》(1935 12-1936 12)。作者以深厚的史學功力「把幾千年來的政治思想先綜括之而作一鳥瞰」,做了時期與派別的劃分,並予以梳理和辨析,論斷新穎獨特。因為面向大學生,行文深入淺出,便於閱讀。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家貧,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研讀史書。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作為我國現代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知識淵博,學術造詣高,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在中國通史、斷代史和各種專史領域都做出了獨到的貢獻,其史學專著《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中國近代史》等,均為後人的學習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目錄
中國文化史十八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