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篇——先進集體
未名湖畔教材建設的”指揮部”——訪北京大學教務部 3
中國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訪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21
東湖岸邊執妙筆珞珈山上著華章 ——訪武漢大學本科生院 37
於尺寸課本間壯空天報國志——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 53
為醫學立言為健康立功為生命立德——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69
一支有著七十餘年厚重積澱的優秀團隊——訪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編輯室 87
建設精品教材助力優質教育——訪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105
京師書韻木鐸聲遠——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119
守護邊疆教育安全和文化安全的一支”輕騎兵”——訪新疆教材評審中心 135
職教舞臺後的”編劇人”——訪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151
下篇 先進個人
“誤”入正途 終生不悔——訪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韓震 169
百煉慰初心 經典永流傳——訪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 183
培根鑄魂育桃李 濟世仁心馥如蘭——訪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 199
潛心探索中國心理學的求真至善之路——訪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林崇德 213
百歲仁者 教材傳奇——訪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 229
用對外漢語教材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訪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漢語教材總編審劉珣 243
格物萬象求索不已 究理天人守正創新——訪西南大學教授廖伯琴 259
跋涉職教終不悔——訪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眭碧霞 275
讓職業教育成為有魅力的教育——訪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馬曉明 289
後記 304
精彩書摘
上篇 先進集體
未名湖畔教材建設的”指揮部”——訪北京大學教務部
【集體小傳】
北京大學教務部是負責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繼續教育教材工作的職能部門。長期以來,北京大學教務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學校黨委和教材建設委員會的決策部署,統籌全校各學科優質資源,健全制度,規範管理,推動全校教材工作取得突出成果。教材質量的不斷提升,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高質量人才發揮了基礎支撐作用。
北京大學每兩年開展一次教材建設立項工作,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優勢,立足國際學術前沿,建設高水平北京十學品牌教材。學校重點支持在教學實踐中已經取得良好效果且影響廣泛的教材的修訂,打造經典教材。同時,學校每兩年開展一次優秀教材評選獎勵工作,至今已經評選獎勵224種北京大學優秀教材。
北京大學教務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緊密圍繞北京大學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北京大學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優勢,整體規劃設計全校教材工作,構建起”黨委領導、全校統籌、部門協動、院系主責、教師重視”的具有北京大學特色的教材工作體系。
【致敬語】
北京大學教務部以北京大學”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的教學方針為指引,以”培養和造就引領未來的人”為目標,不斷加強教材工作體系建設,完善教材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使教材建設始終在制度框架下運行。他們將教材建設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相向奔赴,相輔相成,為培養以天下為己任,具有健康體魄與健全人格、獨立思考與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全球視野的卓越人才作出貢獻。為北京大學教務部在我國高校教材建設工作中的創舉,向他們致敬!
【訪談紀實】
在2021年評選的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中,北京大學榮獲”全國優秀教材”30種,其中高等教育類26種,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類2種,基礎教育類2種,以及”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2位,在全國名列前茅,北京大學教務部也獲評”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榮譽。我們訪問了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劉建波教授和教材辦公室團隊,形成以下訪談實錄,與讀者分享。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材的堅定實踐者
訪談組:教材建設在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校史中處於怎樣的位置?請簡要介紹一下北大的教材工作。
受訪者:北大歷來重視教材建設,自建校起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編寫出版過有代表性的高質量教材。從建校之初到1949年,一批大名鼎鼎的學界泰斗在北大積極編寫教材,如錢穆先生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胡適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大綱》等,對當時及之後中國高等教育教學和學術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時至今日仍是各學科的經典教材和重要的文化傳承著作。
前言/序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9年12月,全國教材建設獎獲批設立,由國家教材委員會主辦、教育部承辦,每4年評選一次。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設立全面覆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獎勵項目,是健全和完善教材建設激勵保障的重要制度設計。
全國教材建設獎面向大中小學教材建設各領域各環節 實施。首屆評獎分設”全國優秀教材(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高等教育三類)”“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三個獎項。2021年9月公佈獎勵名單,其中,基礎教育類優秀教材共評選出特等獎3項、一等獎40項、二等獎157項,覆蓋了基礎教育各類型、各學段、各學科。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類優秀教材共評選出特等獎3項、一等獎80項、二等獎317項,覆蓋了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各類型、各層次。高等教育類優秀教材共評選出特等獎4項、一等獎80項、二等獎315項,覆蓋了高等教育所有學科門類。99個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和200位先進個人,涵蓋了教材編寫、審核、出版、管理、研究各個領域。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獲獎教材價值導向鮮明、教育理念先進、質量水平高、社會評價好,獲獎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政治立場堅定、勇於改革創新、工作實績突出,代表了目前我國教材建設各領域的領先水平。
為落實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表彰會精神,發揮獎項引導作用,加強教材工作宣傳,受教育部教材局委託,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承擔了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總結宣傳項目。2023年4月,課程教材研究所牽頭組建了四個項目組,分別由國家教材委委員韓震同志擔任基教組組長、國家教材委委員馬樹超同志擔任職教組組長、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孫洪祥同志擔任高教組組長、國家教材委委員韋志榕同志擔任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組組長。編撰團隊由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100余位專家構成,研製形成4套10余份訪談工具,選擇了部分獲獎成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密集組織實施100余場訪談。為有序推進叢書編撰,先後召開了籌備會、啟動會、中期工作會和統稿會等會議,全體編撰專家集中研討、充分論證、交流互鑒。2023年10月以來,在訪談基礎上,各項目組不斷研討完善書稿內容、框架和體例,分工推進訪談錄撰寫,打磨形成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訪談錄叢書。
本套叢書注重鮮活的優秀教材建設事實呈現,注重可複製的教材建設內在機制凝練,注重揭示教材建設的規律,以體現學術性、經驗性、故事性,擴大優秀教材的示範效應。同時,叢書堅持代表性、真實性、系統性的原則,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獲獎教材編寫者、一線教師、相關教育專家等,在訪談記錄的處理上既尊重原汁原味,又適當組織加工,力求語言文字通俗易懂、內容邏輯清晰,便於讀者理解、認同和吸收。叢書力求從理性角度剖析打造優秀教材的科學規律,著力從感性角度深挖優秀教材背後創編者的故事,努力做到科學性和可讀性兼備。我們希望,叢書一方面能夠為獲獎成果提供重要展示平臺,為教材工作者提供借鑒參考;另一方面為社會各界瞭解教材工作打開重要窗口,為教材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本套叢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叢書的編撰過程中,感謝在百忙之中接受訪談的獲獎教材的編寫者及團隊成員、先進集體成員和先進個人,感謝項目組工作人員認真勤懇地開展工作,感謝受訪單位和聯絡員提供場所等支持,也感謝教材編寫、審核、出版、管理、研究等相關機構和廣大教材工作者的嘔心瀝血辛勤耕耘
鑒於各種原因,叢書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課程教材研究所
2025年1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