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好”講政治、接童氣、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 道德與法治》(一至九年級)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1
用語文學科的方式實現教材的育人價值——《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一至九年級)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23
“精心”“精緻”“精到”打造精品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 歷史”(七至九年級)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47
教材建設要守正創新,體現中國特色——《普通高中教科書 數學A版》(必修
第一冊)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65
彰顯中國價值、中國精神和中國風格——《普通高中教科書 英語》(必修
第一冊)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87
想編好教材,要虛心、專心、用心——《普通高中教科書 物理》(必修
第一冊)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111
協同創新學術共同體,創編素養發展導向化學教材——《普通高中教科書 化學》(必修第一冊)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133
立意高遠,腳踏實地;科學嚴謹,適教利學——《義務教育教科書 生物學》(七年級)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151
學生愛看,教師易教——《普通高中教科書 地理》(必修
第一冊)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171
教材行文應增強可讀性,要讓孩子們讀得懂——《義務教育教科書 科學》(二年級)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189
編寫”從娃娃抓起”的優質教材——《普通高中教科書 信息技術》(必修1)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207
好的美術教育能夠讓孩子們有幸福感——《義務教育教科書 美術》(一年級 下冊)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225
把音樂性、趣味性與教育性充分融合——《義務教育教科書 音樂(簡譜)》(七年級)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241
即使看不見,也不影響他們領會世界的精彩——《盲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 語文》(一年級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261
學生、老師、家長們都喜歡的教材就是好教材——《我們的海洋》(小學版)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275
後記 289
精彩書摘
編好”講政治、接童氣、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 道德與法治》(一至九年級)教材編者團隊訪談錄
教材簡介
《義務教育教科書 道德與法治》(一至九年級)獲得了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本套教材的編寫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吸收多年來中小學思政課程改革成果和經驗,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始終。教材編寫過程遵循”價值觀引領,貫穿始終”“主題式編排,生活化取材”“開放性設計,知行合一”等編寫原則。同時,本套教材的編寫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治教育、國情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主題內容,並專門設置了中國夢、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專題。
教材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將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前瞻性要求與青少年思想品德發展、法治素養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規律相結合,努力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命題。教材投入使用後,根據中央要求,通過多種形式有機融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青少年聽得懂、能理解的語言,對”中國夢”“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展開深入淺出的解讀;通過生動鮮活的案例,將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深度融入教材體系,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思想基礎。
用”國家好、大家才會好”的思想指導教材編寫
編者簡介
李曉東,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科教學論(思想政治)學科帶頭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中職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研製組成員,《義務教育教科書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主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
教材編寫隊伍要找准核心方向
訪談組:李曉東老師,您好!《義務教育教科書 道德與法治》榮獲了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基礎教育類)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作為獲獎教材的主編之一,您能給我們講述一下組建團隊過程中有什麼經驗嗎?
李曉東:我們編寫團隊首先達成了共識,確定了一個基調,就是強調國家意志和社會責任,強調”國家好了,社會好了,個人才能好”。後面的教材編寫就比較充分地貫徹了這個核心思路和邏輯,強調個人對國家是負有責任和義務的。教材出來後,審核專家也提了很多的意見,我們也在反反復複不斷地修改,有一種感覺就是因為前期核心的努力方向對了,後續的這些修改相對來講就更順當一些。教材投人使用後,人教社說一線教師對我們這本教材的反饋意見是比較好的。
教材編寫要讓”大道理也有生動的講法”
訪談組:道德與法治教材要反映現實生活的一些重要事件,要處理不斷變化的現實世界與教材內容之間的關係,同時還要處理好個人、社會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從您的經歷來看,教材是怎麼處理這些關係的,教材編寫要取得成功關鍵的經驗有哪些?
前言/序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9年12月,全國教材建設獎獲批設立,由國家教材委員會主辦、教育部承辦,每4年評選一次。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設立全面覆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獎勵項目,是健全和完善教材建設激勵保障的重要制度設計。
全國教材建設獎面向大中小學教材建設各領域各環節 實施。首屆評獎分設”全國優秀教材(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高等教育三類)”“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三個獎項。2021年9月公佈獎勵名單,其中,基礎教育類優秀教材共評選出特等獎3項、一等獎40項、二等獎157項,覆蓋了基礎教育各類型、各學段、各學科。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類優秀教材共評選出特等獎3項、一等獎80項、二等獎317項,覆蓋了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各類型、各層次。高等教育類優秀教材共評選出特等獎4項、一等獎80項、二等獎315項,覆蓋了高等教育所有學科門類。99個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和200位先進個人,涵蓋了教材編寫、審核、出版、管理、研究各個領域。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獲獎教材價值導向鮮明、教育理念先進、質量水平高、社會評價好,獲獎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政治立場堅定、勇於改革創新、工作實績突出,代表了目前我國教材建設備領域的領先水平。
為落實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表彰會精神,發揮獎項引導作用,加強教材工作宣傳,受教育部教材局委託,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承擔了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總結宣傳項目。2023年4月,課程教材研究所牽頭組建了四個項目組,分別由國家教材委委員韓震同志擔任基教組組長、國家教材委委員馬樹超同志擔任職教組組長 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孫洪祥同志擔任高教組組長、國家教材委委員韋志榕同志擔任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組組長。編撰團隊由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100余位專家構成,研製形成4套10余份訪談工具,選擇了部分獲獎成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密集組織實施100余場訪談。為有序推進叢書編撰,先後召開了籌備會、啟動會、中期工作會和統稿會等會議,全體編撰專家集中研討、充分論證、交流互鑒。2023年10月以來,在訪談基礎上,各項目組不斷研討完善書稿內容、框架和體例,分工推進訪談錄撰寫,打磨形成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訪談錄叢書。
本套叢書注重鮮活的優秀教材建設事實呈現,注重可複製的教材建設內在機制凝練,注重揭示教材建設的規律,以體現學術性、經驗性、故事性,擴大優秀教材的示範效應。同時,叢書堅持代表性、真實性、系統性的原則,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獲獎教材編寫者、一線教師、相關教育專家等,在訪談記錄的處理上既尊重原汁原味,又適當組織加工,力求語言文字通俗易懂、內容邏輯清晰,便於讀者理解、認同和吸收。叢書力求從理性角度剖析打造優秀教材的科學規律,著力從感性角度深挖優秀教材背後創編者的故事,努力做到科學性和可讀性兼備。我們希望,叢書一方面能夠為獲獎成果提供重要展示平臺,為教材工作者提供借鑒參考;另一方面為社會各界瞭解教材工作打開重要窗口,為教材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本套叢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叢書的編撰過程中,感謝在百忙之中接受訪談的獲獎教材的編寫者及團隊成員、先進集體成員和先進個人,感謝項目組工作人員認真勤懇地開展工作,感謝受訪單位和聯絡員提供場所等支持,也感謝教材編寫、審核、出版、管理、研究等相關機構和廣大教材工作者的嘔心瀝血、辛勤耕耘。
鑒於各種原因,從書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課程教材研究所
2025年1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