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龜茲古國是絲綢之路北道上東西方商貿、文化交流的咽喉要地,約相當於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阿克蘇地區。因其適中的地理位置,古龜茲人曾創造出輝煌的佛教文化,為印度佛教的東傳貢獻甚巨,也留下來大量的文物古迹。本書即以龜茲佛教寺院為基礎,通過考古學調查、發掘,以及藝術史角度的挖掘,試圖建構曾經絢爛一時的龜茲佛教文化。本書將石窟及壁畫視作當地僧團獨特修行方式的再現,目標是複原龜茲境內數處石窟寺院中僧團的生活。本書將石窟視為整體,包括建築、壁畫及現已不存的塑像。所有這些是僧侶們精神生活的創造,是他們特定修行實踐的有形展示。與此同時,本書探尋串聯龜茲中心柱窟內所有裝飾的統一線索,並將其與特定的部派思想聯繫起來,以闡明龜茲國流行的佛教部派。本書嘗試將龜茲作為接受者和轉化者來解讀龜茲佛教文化,進而指明在中亞,龜茲佛教及其藝術的發展自成體系。作者簡介
魏正中,義大利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新疆佛教、絲綢之路考古等。曾出版《區段與組合》(專著),主持策劃了歐亞叢書。目錄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