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傳統科學較側重於物理學方面,在以往藝術與科學的交叉中,藝術的合作對象也多是以物理學為主。21世紀被稱為生物學世紀,生物學各項研究成果所引發的文化問題遠超出技術本身。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肆虐讓我們意識到0 06-0 14微米的病毒足以使一個國家的經濟、交通、教育等陷入停滯,公眾切身地體會到了生物學的社會影響。舊的二元區分,如人與非人、男與女、生與死、自然與非自然、自主與控制、現實與虛擬等,這些概念的界限在生物技術的介入下變得越發模糊。生物藝術重新思考了身體、身份、文化、生命、自然等概念,這種思考方式和內容是隨著技術的變化而流動的。生物藝術關注各種形式的生命,並將這些對象直接作為媒介。藝術家沒有用顏料、刻刀來描繪生命,而是用生命本身,如細菌、動物甚至人類作為藝術提出問題的媒介。 本書通過狹義生物藝術和廣義生物藝術的梳理,明確生物藝術的定義,並通過比較研究確立生物藝術的獨特性。之後從界限的消失入手,以文獻研究與案例分析結合的方法,基於生物藝術的研究對象、創作背景與表達內容,從「人類與非人類」、「生命與非生命」、「新自然」三個部分來闡述生物藝術對相關問題的探討,最後得出生物藝術的責任與價值。作者簡介
史珂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博士。現為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藝術。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