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緒論
第一節 中醫護理學發展簡史
一、遠古—春秋時期
二、戰國—兩漢時期
三、魏晉—隋唐時期
四、宋金元時期
五、明清時期
六、近、現代時期
第二節 中醫護理學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施護
第一章 中醫基礎理論知識
第一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概念與特性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護理中的應用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概念和特性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節 藏象學說
一、藏象學說的概念
二、五臟
三、六腑
四、奇恆之腑
第四節 氣、血、津液學說
一、氣
二、血
三、津液
四、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第五節 體質學說
一、中醫體質的概述
二、體質的分類及特徵
三、體質學說的臨床應用
第六節 病因、病機與治未病
一、病因
二、病機
三、治未病
第二章 中醫護理診斷技術
第一節 望診
一、全身望診
二、局部望診
三、望排出物
四、望小兒指紋
五、舌診
第二節 聞診
一、聽聲音
二、嗅氣味
第三節 問診
一、問診方法及注意事項
二、問診的內容
三、問現在症
第四節 切診
一、脈診
二、按診
第五節 八綱辨證
一、表裡辨證
二、寒熱辨證
三、虛實辨證
四、陰陽辨證
第六節 臟腑辨證
一、心病辨證
二、肺病辨證
三、脾病辨證
四、胃腸病辨證
五、肝膽病辨證
六、腎與膀胱辨證
七、臟腑兼病辨證
第七節 經絡辨證
第三章 中醫護理原則
第一節 預防原則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二節 施護原則
一、護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同病異護、異病同護
四、三因制宜
第四章 中醫一般護理
第一節 生活起居護理
第二節 情志護理
一、情志護理的基本原則
二、情志護理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飲食調理
一、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二、飲食調理的基本原則
三、飲食宜忌
第五章 中醫方葯護理
第一節 中藥與方劑概述
一、中藥基本知識
二、方劑基礎知識
第二節 常用中藥及中成藥
一、常用中藥
二、常用中成藥
第六章 常用中醫護理技術
第一節 經絡腧穴概述
一、經絡概論
二、腧穴概論
第二節 毫針刺法護理技術
第三節 灸法
一、概述
二、常用灸法
第四節 拔罐
一、概述
二、常用拔罐法
第五節 推拿
一、概述
二、常用推拿手法
第六節 刮痧
一、概述
二、常用刮痧法
第七節 常用中藥外治法
一、局部熏洗法
二、全身葯浴法
三、坐浴法
四、熱熨法
五、中藥保留灌腸法
六、敷藥法
第七章 常見病證中醫護理技術
一、咳嗽
二、喘證
三、胸痹
四、胃痛
五、泄瀉
六、便秘
七、中風
八、眩暈
九、消渴
十、水腫
第八章 中醫美容護理技術
一、脂溢性脫髮
二、痤瘡
三、酒糟鼻
四、黃褐斑
五、白癜風
六、濕疹
第九章 中醫康復護理技術
一、痹證
二、痙證
三、痿證
四、腰痛
五、顫證
第十章 中醫婦科護理技術
一、月經不調
二、痛經
三、崩漏
四、胎漏、胎動不安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