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病例1青年男子電子煙相關肺損傷
病例2血管、氣道雙通道序貫介入大咯血
病例3EGFR 突變肺腺癌腦膜轉移的綜合:Ommaya 囊鞘內化療聯合靶向
和抗血管治疔
病例4支氣管脂肪瘤:一種罕見的支氣管良性
病例5肺部陰影誤診為肺癌,實為肺黏膜相關性淋巴瘤
病例6H3N2流感病毒性肺炎合併氣胸
病例7以哮喘和心室腫物表現為主的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
病例8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救治
病例9彌漫性肺泡出血綜合征
病例10表現為肺彌漫性糞泡的轉移性
病例11繼發於機化性肺炎的肺淋巴瘤樣肉芽腫
病例12肺上皮樣血管內皮瘤
病例13免疫結合點阻斷劑相關性肺炎
病例14大葉性肺炎表現的肺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病例15內科胸腔鏡下光動力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
病例16多形性腺瘤
病例17氣管鏡冷凍肺癌
病例18氣道狹窄的氣管鏡下
病例19支氣管錯構瘤
病例支氣管脂肪瘤
病例21支氣管熱成形術
病例22肺癌免疫心肌損害
病例23支氣管鏡活瓣(EBV)植入肺減容術重度肺氣腫
病例24肺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
病例25肺結節 病
病例26肺炎型肺癌
病例27骨化性氣管支氣管病
病例28氣管鏡冷凍氣管腫物
前言
介入肺臟病學是呼吸病學重要的亞專科來發展迅速,涉及呼吸疾病侵入性診斷和操作。在臨床工作中,醫務工作者需要借助各種診療儀器,如硬質支氣管鏡、可彎曲支氣管鏡、電磁導航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內科胸腔鏡等,以及設備,如高頻電、激光儀、氬等離子凝固儀、微波儀、冷凍儀等。因此,呼吸介入技術不僅需要醫務工作者接受標準的呼吸病學專業知識,還必須接受更加專業的呼吸內鏡診療技術的,並能對呼吸疾病患者做出更加專業的診斷與。
《中國臨床案例・呼吸介入案例》由市十人民醫院宋小蓮教授、復旦大學附屬市五人民醫院施勁東教授共同組織,由我國知名醫院的中青年專家們共同編寫而成,展現了我國呼吸內科近兩年內收集的典型、疑難病例。部分病例更是涉及多系統疾病,單一科室往往難以診斷,需要多學科聯合診治。專家們不僅詳細描述了疾病的發病和診治過程,而且對各種疾病的特點和診療規範行了探討結出診療驗,以便讀者更快、更深刻地瞭解呼吸疾病介入的思路,以提高呼吸內科醫生的診治水平。
參與本書編寫的專家們長期從事臨床實踐工作,有著豐富的一線診療驗,他們對每一個病例都做了詳盡的解析,梳理診療思路,呈現給大家凝練的知識和難得的驗。同時,我們也邀請相關專家對這些病例做了精彩點評,指出診治的驗和教訓。
由於時間倉促,且書中作者均承擔著繁重的臨床工作,因此文中難免會有紕漏和瑕疵,希望廣大同仁能夠海涵並斧正。
編者
24年5月
摘要
病例1青年男子電子煙相關肺損傷
一、病歷摘要
(一)基本資料
患者男性,歲,,未婚,學生。
主訴:咳嗽、咳痰3天伴氣促。
現病史:患者年5月28日因”咳嗽、咳痰3天伴氣促”入住我院呼吸科。患者入院前3天自訴受涼後出現咳嗽,咳黃色黏痰,有活動後氣促,走一層樓梯就有胸悶不適,活動耐量較前明顯下降,休息後症狀無明顯緩解,夜間可平臥,無夜間憋醒現象,無胸痛、大汗,無咯血,無發熱、畏寒,無發黴穀物、乾草接觸史,無外地出行史,無鴿子、鴿糞及其他禽類接觸史,無化學性、刺激性氣體接觸史。入院前曾自行服用枇杷露、雙黃連等中成,症狀無好轉
既往史:既往體健。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史,否認食物、過敏史。
個人及婚育史:未婚未育。久居當地,無疫源接觸史,無粉塵及毒化學物品接觸史。否認濫用及冶游史。否認手術、外傷史。曾有吸煙史3年,支/天。近2個月為戒除吸捲煙的而改吸電子煙,初期吸電子煙2~3次/天,近期自訴因學較大,吸電子煙次數增至10~12次/天,期間未吸傳統煙。此次住院後暫停吸電子煙
家族史:否認家族性、遺傳性疾病,以及傳染病史。
(二)體格檢查
體溫36 5*C,脈搏9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壓1/70 mmHg。發育正常,營養中等,表正常,自動體位,神志清楚,精神一般,查體合作。氣促,口唇微紺,呼吸運動雙側對稱,肋間隙正常,雙肺觸覺語顫正常,叩診呈清音,雙肺底可聞及少量濕性噦音。心臟和腹部體檢未見異常,雙下肢無水腫,無杵狀指(趾)。未見其他陽性體征。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宋小蓮,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市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
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呼吸內鏡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青年委員,市醫師協會呼吸分會委員,醫學會呼吸分會青年委員,市醫學會反應專科分會委員,華東地區介入呼吸病協作組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醫教育協會介入微創呼吸分會員,市協會呼吸介入分會員,亞洲冷凍學會員,世界肺癌研究協會(WCLC)會員,歐洲呼吸學會 (ERS) 會員等。
帶領科室開展多項呼吸介入新技術,除了氣管鏡下肺減容術和哮喘射頻走在中國前列以外,在開展並持續呼吸道光動力、肺小結節 共聚焦支氣管鏡、Lungpro導航等多項新技術,診治了一批疑難重症患者,
主持或負責多個課題項目,如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學科交叉類項目、市衛生局青年科研項目、同濟大學青年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市科委醫學重大項目、華山醫院抗研所研究項目等,以及多項省部級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項目等研究項目。發表了大量SCI論文和各類論著,參與多項指南及專著的編寫。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