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瀋陽是一座老工業城市,在近幾年的城市更新改造中,相關部門不斷嘗試對工業遺存活化再利用,創作出一大批由工業遺留物改造而成的工業現成品藝術。這些工業現成品藝術被放置在城市的公共空間中,是有別於其他城市的特色標誌物。本書以瀋陽工業現成品藝術為研究對象,在撰寫過程中,首先,採用田野調查的方法,統計並整理了2014年至今瀋陽工業現成品藝術的分佈地及數量;其次,對工業現成品藝術進行分類,從功能、所處空間、傳達內容等角度層層劃分,將工業現成品藝術的類別進一步細化;再次,分析工業現成品藝術的創作手法,並借鑒圖像學研究方法,從功能含義、慣例含義、象徵含義逐層解讀,聯繫瀋陽的工業歷史背景分析工業現成品所代表的特定語義,意圖為工業現成品藝術找尋文化根源;然後,研究工業現成品藝術擁有的審美特質,從審美的角度分析工業現成品藝術審美體驗的轉向,解讀大眾在觀賞工業現成品藝術時產生的特殊審美體驗;最後,從環保、文化、經濟、視覺四個維度挖掘工業現成品藝術在城市升級再造中的功用,總結經驗和不足之處並提出城市中設置此類現成品藝術的具體建議,為未來城市改造中相關舉措的具體實施辦法提供借鑒和參考。作者簡介
張玲,1980年出生於遼寧瀋陽,魯迅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美術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城市公共藝術。曾主持並參与多項省級、市級課題,于核心期刊及省級專業期刊發表文章二十余篇,出版專業教材多部。目錄
第一章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