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上篇聚焦《資本論》美學內核,所思所見如:庖丁解牛寓言足以印證《資本論》「勞動」範疇的藝術內涵,兩者協同提供了現代知識人「工作美學」范型;《資本論》諷喻敘事與《文心雕龍》「比興」論殊途同趣;《文心雕龍》詩文論是以「工匠」精神為楷模;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之所以有強大生命力,原因與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密切相關;《資本論》與朱光潛「未來美學」預言。下篇考察《資本論》美學的底蘊和周邊:「商品細胞」與馬克思的科學精神;《資本論》創作使用了哪些「生產資料」馬克思何以稱頌「公共衛生醫師報告」恩格斯何以推重「有教養者隊伍」《資本論》日譯者河上肇的漢詩風貌;西馬美學的啟示和盲點。附錄是與讀《資本論》相關的隨筆。作者簡介
陸曉光,1954年出生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日本久留米大學客座講師、佐賀大學客座副教授、神戶大學客座教授。著述:《論古代文藝「窮而後工」說》《中國政教文學之起源》《人文東方——旅外中國學者論集》(主編)、《〈和漢朗詠集〉介評》《岡村繁全集》前4卷(譯著)、《王元化人文研思錄》《王元化文稿》(主編)。近年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本論〉美學研究》。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