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評論-刑事法學的本土化 江溯 978730136219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068
商品編號: 978730136219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刑事法評論-刑事法學的本土化
ISBN:9787301362198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江溯
頁數:69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64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刑事法評論》第50卷,主題是「刑事法學的本土化」,系統展現了我國刑法學界在借鑒域外理論與紮根本土實踐之間的雙向互動成果。本書分為「理論前沿」「行為理論」「歸責理論」「財產犯罪」「專題研究」「刑事訴訟與刑事執行」幾大欄目,收錄了來自中、德、日、美等國的34篇精選論文,既涵蓋刑法教義學、歸責理論、行為理論等傳統領域的深化研究,也涉及人工智能、基因編輯、認罪協商等新興問題的前沿探索,體現了刑法學研究的時代性與開放性。本書涵蓋的領域,既有正當防衛等刑法總論的重點內容,也包括信息數據犯罪等刑法分論的熱點問題,還涉及刑罰理論、罪刑法定、犯罪化、犯罪論體系與共同犯罪等刑法問題。此外,刑事程序中的未決羈押、審前非羈押監管模式、認罪認罰案件的上訴制度,以及德日、英美的相關訴訟制度與改革經驗,在其中亦有討論。 本書對我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的發展及司法實務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的出版可為相關專業研究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目錄

理論前沿
刑法中的元理論 〔德〕米夏埃爾·庫比策爾文譚淦譯
一、刑法背後的刑法
二、刑法元理論的作用
三、元理論的不可避免性、不可取代性
四、厭惡變化及適應的壓力
五、元法律理論的新方法
古典犯罪論在日本的持續影響 〔日〕高山佳奈子文鄧卓行譯
一、引言
二、現代日本刑法的歷史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
四、客觀層面與主觀層面的安置
五、結語
刑罰社會學的理論進展與問題 〔美〕大衛·加蘭德文李波薛旭坤譯 蔣濟澤校
一、進步
二、例證
三、結論
實質法益概念的實踐哲學基礎 蔡燊
一、確定實質法益概念的方法論難點
二、確定實質法益概念的新興進路與其主要疑問
三、實質法益概念的確定方法——以實踐哲學視閾下集體法益的確定與解釋為線索
四、餘論:對可能質疑的回應
五、結論
法秩序統一性原理:概念澄清、內涵重述與實踐展開 楊馥銘
一、問題與背景
二、法秩序統一性原理概念澄清
三、法秩序統一性原理內涵重述
四、法秩序統一性原理指導下刑民交叉、刑行交叉案件的處理
五、結語
行為理論
論實行行為開始后的責任能力減弱——三種解決方案及其作用分擔 〔日〕安田拓人文段宇衡譯
一、序言
二、理解案件的方法:行為的整體把握與分別把握
三、理解問題的方法:對類似「構成要件的提前實現」問題的把握
四、論據及具體運用:自由的意思決定之實現
五、進一步的解決方案:完全的非難之可能性
六、解決方案的總結
所謂「不真正不作為犯」中的法律與規範 〔西〕赫蘇斯-瑪利亞·席爾瓦·桑切斯文畢經天譯潘澤鈞校
一、從法定構成要件到舉止規範
二、舉止規範及保證人對結果避免的不作為
三、一個替代性方案
英美刑法「犯罪不能」中的不能犯辯護 劉士心
一、「犯罪不能」與不能犯辯護的含義
二、從判例法到制定法對不能犯辯護的立場轉變
三、學理對制定法立場的質疑及對不能犯辯護成立標準的爭論
四、對不能犯辯護成立標準的基本評價
五、不能犯辯護對我國刑法的啟示
中止犯自動性判斷標準的規範探討:犯罪人理性說之提倡 姚欣雅
一、問題的提出:中止犯自動性判斷的實務困境
二、中止犯減免處罰的根據
三、中止犯自動性諸學說之批判
四、犯罪人理性說之提倡
五、犯罪人理性說的實務運用:自動性判斷困境的解決
歸責理論
國家適度干預視角下被害人承諾的有限出罪效果 隗佳
一、理論與實踐的「鴻溝」
二、通過被害人承諾能否實現全面出罪效果?
三、國家適度干預被害人自我決定權的理論依據
四、被害人承諾效力範圍的再界定
五、結語
論刑法中行為論與責任能力論的區分 馬天成
一、問題的提出
二、自動行為論對區分標準的塑造
三、強制來源論對區分標準的塑造
四、他行為可能性論對區分標準的塑造
五、人格行為論對區分標準的塑造
六、人格主體標準的類型化適用
七、結語
負擔與刑法歸責 〔德〕烏爾弗里德·諾依曼文方子軒譯
一、引言
二、「特別歸責」模式的批判性重構
三、答責對話模式
四、結論
不可抗力中的風險控制與結果歸屬 劉穎愷
一、不可抗力的論域之爭與可控制性原理的導入
二、可控制性原理的體系性定位
三、可控制性基準的本體論展開
四、可控制性基準的質疑、批判與回應
五、結論
「結果提前發生」的教義學辨析——基於故意犯不法構造的考察 李昱
一、問題的提出
二、著手說與既遂故意說之闕誤:因果流程並非故意的認識對象
三、純粹客觀說與主觀歸責說之缺陷:故意既遂犯的不法應由主觀決定
四、前提釐清:故意犯的意志歸責構造
五、意志歸責下的「結果提前發生」
進言義務違反的歸責原理 周樹超
一、問題的提出
二、進言義務論的回顧與檢討
三、進言義務違反的處罰範圍
四、進言義務違反的因果關係
五、結論
財產犯罪
論敲詐勒索罪中的威脅行為——基於事實和規範二元結構的分析 劉佳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刑法中的威脅行為概述
三、敲詐勒索罪中威脅行為的事實考察
四、敲詐勒索罪中威脅行為的規範限縮
五、威脅行為二元分析結構的案例驗證
六、結語
論債權行使與敲詐勒索之界分 周夢傑
一、引言
二、債權行使行為阻卻敲詐勒索罪的原理檢視
三、財產損失的認定前提:財產概念之考究
四、功能財產說下財產損失的認定邏輯
五、結語
侵占罪的客觀構造:刑法教義與刑事政策的交互審視 徐彬喆
一、問題的提出
二、法益:法律與經濟的財產說下的問題廓清
三、代為保管:基於代管信任關係而佔有
四、遺忘物:限制解釋的立場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