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之後涉及的中外著名人物事件——額爾金勛爵、威妥瑪式拼音法發明者威妥瑪、巴夏禮領事、恭親王奕訢、咸豐皇帝、戰將僧格林沁、洋務派崇厚,以及太平天國、捻軍、咸豐去世、祺祥政變(詳細記錄)等等,都在本書中一一呈現。 研究中國近代史的重要資料。因為是日記體,作者親歷,記錄人物事件更加靈活,可容納的內容更豐富,大到皇室貴族,小到平民百姓,從國際大事,到各國在華勢力,清政府和普通人民,可以作為官方史料的有益補充。 如本書譯者所說:他的偏向中國的闡釋,有自省能力的中國人可能未必同意。但無論如何,這給予我們對自己的民族性格有一個重新反省的機會,也知道在160年之前有一個外國人儘力在給我們說好話或給我們的乖異行為辯護。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日記體裁,記述英國在北京設立使館后第一年內,作者認為值得記述的事,除了作者親身經歷,也記述其他人遇到的有趣的事。日記為時一年。就在這一年裡,清朝政局發生了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祺祥政變,結果是慈禧垂簾聽政,專權清朝達40年之久。作者芮尼醫生(Dr Rennie)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中國人怎樣看待外國人,外國人怎樣看待中國人,通過記錄他在北京的所見所聞,表達他的觀點。本書也成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重要資料。作者簡介
芮尼(Dr Rennie),英國人,醫生,先後兩次來中國服役。英國在北京設立使館后的第一年內,他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在北京的所見所聞,出版了本書。目錄
第一章 北京最早的外國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