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歷代開國重臣系列」聚焦耶律楚材和李善長,前者出身契丹貴族,用儒家文化影響蒙古政權,為元朝奠基;後者助朱元璋建明,卻因胡惟庸案被賜死。書中詳細梳理他們的生平,展現其在歷史轉折中的智慧與抉擇。 「歷代名后系列」上起先秦下迄晚清,涵蓋12位王后、皇後傳記。既有呂雉、趙飛燕等漢族女性,也有蕭綽、孝庄文皇后等少數民族女性。作者尊重史實,評說她們的生平功罪,透視不同朝代的政治風雲。從呂雉鞏固漢朝統治,到蕭綽促成「澶淵之盟」,每位名后都有獨特故事。此次修訂打磨文字、訂正史實,雖可能仍有不足,但不失為了解歷史人物與時代的佳作,值得一讀。內容簡介
本書有兩位主人公,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著名雄主身邊的文臣。第一位主人公耶律楚材是蒙古政權創建初年的政治家和大學者。他出身契丹貴族家庭,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後跟隨成吉思汗,經常提出有益的主張。耶律楚材的許多政治舉措使新興的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後的生產方式。他還採用以儒家文化為中心的傳統思想和制度來治理中原,使戰爭不斷的亂世轉變為和平的盛世,使中原文明得以保存和繼續發展,也為後來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第二位主人公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從小愛讀書,有智慧和謀略,通曉法家學說,善於出謀劃策,全力保障後勤,為朱元璋蕩平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立下顯赫的功勞,因此朱元璋在稱帝后曾將李善長比喻為漢朝的蕭何,授其左丞相之職。后因受胡惟庸案株連,被朱元璋賜死。作者簡介
郭培貴,1957年生,山東樂陵市人,歷史學博士。曾任河南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院長,兼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史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編委等職。1993年,獲中國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頒發的首屆「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長期專註于明代政治史和中國科舉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明史·選舉志〉與明代選舉制度考論》獲評2008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主持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社科項目多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代進士群體與政治及社會變遷研究》以及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代福建進士群體研究》皆以「優秀」結項。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相關論文70餘篇,代表作有《明代文官蔭敘制度考論》、《明代科舉各級考試的規模及其錄取率》、《明代庶吉士群體構成及其特點》、《明代科舉中的座主門、生關係及其政治影響》等。獨著出版相關專著6部,代表作有《明史選舉志考論》、《明代學校科舉與任官制度研究》、《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明代卷》等。多篇(部)論著獲得省部級以上社科優秀成果獎勵。目錄
「歷代開國重臣系列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