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世界的健康智慧 郭文華 楊金生 周超凡 978751329407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6
商品編號: 978751329407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醫世界的健康智慧
ISBN:9787513294072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著編譯者:郭文華 楊金生 周超凡
頁數:3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555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客觀地介紹了中醫藥的歷史、理論、實踐和貢獻,讓每一位讀者都能輕鬆步入中醫學的廣闊天地,領略其獨特魅力。本書內容分為四篇:第一篇回顧了中醫藥從先秦兩漢到現代的發展歷程,闡述了中醫藥學術體系的形成與完善;第二篇深入探討了中醫藥的認知智慧,包括氣、陰陽、五行、藏象等基本理論;第三篇詳細介紹了中醫藥的活態實踐,如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及中藥、針灸等治療方法;第四篇展示了中醫藥在預防治療疾病和助力人類健康方面的獨特優勢,以及中西醫結合的發展前景。全書既有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傳承,又展示了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成果,為讀者呈現了一幅中醫藥的全景圖。

目錄

第一篇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第一章 源遠流長
第一節 先秦兩漢的奠基
第二節 隋唐兩宋的充實
第三節 金元時期的創新
第四節 明清時期的整合
第五節 近代中西醫學的碰撞
第六節 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
第二章 博大精深
第一節 學術體系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二節 學術體系各組成部分的不斷分化
第三節 當代中醫藥學術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第三章 醫林擷英
第一節 中醫經典
第二節 歷代名醫
第三節 四大葯堂
第四章 成就斐然
第一節 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藥——麻沸散
第二節 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新修本草》
第三節 世界上最早的醫學教學模型——針灸銅人
第四節 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
第五節 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術
第六節 抗瘧疾的青蒿素與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
第七節 經絡與針灸麻醉原理的研究
第八節 血瘀證與活血化瘀法的研究
第九節 中醫藥防治疫病
第五章 未來可期
第一節 激勵與挑戰
第二節 古老與年輕
第三節 中國與世界
第二篇 中醫藥的認知智慧
第一章 天地之氣與萬物本源
第一節 氣的定義
第二節 氣的運動變化
第三節 中醫學的氣
第二章 陰陽與事物的兩個方面
第一節 陰陽的定義
第二節 事物的陰陽屬性
第三節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第四節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章 五行與事物的基本屬性
第一節 五行的定義
第二節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四章 藏象與人體的五臟六腑
第一節 五臟六腑的定義
第二節 臟腑與古代解剖學的發展
第三節 臟腑與五行
第四節 臟腑與人體的生理功能
第五章 氣精血津液與生命哲學
第一節 身體之氣
第二節 身體之精
第三節 身體的血液
第四節 身體的津液
第六章 經絡與人體的交通網絡
第一節 經絡的定義
第二節 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三節 十二經脈
第四節 奇經八脈
第五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
第六節 經絡學說的應用
第七章 體質與人體的特異性
第一節 體質的定義
第二節 體質的形成
第三節 體質的構成要素
第四節 體質的特點
第五節 體質的傳統分類方法
第六節 體質的現代分類方法
第七節 體質的評價
第八節 體質辨識的應用
第八章 中醫如何認識疾病的發生
第一節 外感病因
第二節 內傷病因
第三節 病理產物病因
第四節 其他病因
第五節 發病
第九章 中醫如何認識疾病的發展變化
第一節 疾病的基本病機
第二節 疾病的傳變與預后
第三篇 中醫藥的活態實踐
第一章 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中醫診病的主要方法
第一節 望診
第二節 聞診
第三節 問診
第四節 脈診
第二章 疾病各異,辨證論治——中醫個性化的診療特色
第一節 八綱辨證
第二節 臟腑辨證
第三節 氣血津液辨證
第四節 六經辨證
第五節 衛氣營血辨證
第三章 治法鮮明,獨具特色——中醫先進的治療理念
第一節 中醫治則
第二節 中醫治法
第四章 資源豐富,療效優勢——一花一草如何入葯
第一節 什麼是中藥
第二節 中藥是怎麼發現的
第三節 中藥為什麼能治病
第四節 中藥的藥性與應用
第五章 經典方劑,因機配伍——經典名方歷久彌新
第一節 方劑的種類
第二節 方劑的制方和配伍
第六章 小小銀針,可治百病——神奇的中國針灸
第一節 針灸簡介
第二節 理論擷英
第三節 適宜範圍
第四節 針灸器具
第五節 針刺與艾灸療法
第七章 特色療法,簡便廉驗——多種途徑的中醫特色療法
第一節 刮痧
第二節 拔罐
第三節 貼敷
第四節 推拿按摩
第五節 耳穴貼壓
第六節 穴位磁療
第七節 溫熨
第八章 未病先防,發揮優勢——中醫的預防醫學
第一節 未病先防
第二節 既病防變
第三節 愈後防復
第九章 順應天時,形神共聚——中醫養生的最高境界
第一節 順應天時
第二節 形神共聚
第四篇 中醫藥助力人類健康
第一章 世界眼中的中醫藥
第一節 中醫藥文化的海外名片
第二節 神奇但過分神秘的東方療愈力量
第三節 中醫藥與「一帶一路」
第二章 中醫針灸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節 中醫針灸的源流與繼承
第二節 中醫針灸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
第三章 青蒿素的前世今生
第一節 青蒿素的來源與發現
第二節 青蒿素的製備
第三節 青蒿素的藥理研究
第四節 其他青蒿素化合物
第五節 青蒿素的臨床應用
第六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