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學習和研究醫案,不僅能豐富和深化理論知識,還可以提高臨床診療水平,開闊視野,啟迪思路。本書作者趙英強教授從醫40餘載,診治患者數萬名,診治細心,療效顯著。在辨病辨證、病機探討及處方用藥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全書先論述了趙英強教授的辨證思路及用藥規律,后對其胸痹心痛醫案、心悸醫案、眩暈醫案、心力衰竭醫案、雜病醫案等典型病例進行詳細論述,包括癥狀、體征、舌象、脈象,部分醫案還描述了西醫診斷,並在每個醫案后附按語,闡述其辨證及用藥思路,便於讀者學習辨析。本書醫案翔實,貼合臨床實際,可供臨床醫師及中醫學子學習參考,以便提高診治療效。作者簡介
趙英強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天津市名老中醫傳承導師、天津市名中醫,天津中醫藥大學優秀教師,擔任多屆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及顧問、天津市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並獲得國家及天津市科技進步獎多次。在中藥新葯研發工作中,牽頭及參加二期臨床試驗百余項。培養碩士研究生24名,博士研究生11名,天津市名老中醫傳承人2名。在近40年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中,積累總結了豐富的中醫藥經驗,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 在心病的治療中,根據五行生剋的規律,遵循「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子母補瀉法,木生火,肝為心之母臟,子臟病變,可從母臟治之。火生土,即脾為心之子臟,母臟病變,可從子臟治之。提出「疏肝健脾」法治療心病的新思路,在心衰及胸痹的治療中均取得了良好療效。在眩暈的治療中,認為痰瘀阻絡是眩暈的基本病機之一,應以「平肝潛陽、化痰行瘀」為基本治療大法,主張在平肝潛陽的基礎上,配合應用疏肝、養肝、柔肝之法調理肝臟,臨床療效顯著。目錄
緒篇 辨病辨證思路與用藥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