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大氣複合污染成因新進展.化學過程
ISBN:9787301361764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朱彤 王會軍 賀克斌等
頁數:42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7350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基金委大氣複合污染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立項——大氣複合污染的關鍵化學過程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書共10章,內容包括:東部地區半揮發性有機物對二次有機氣溶膠生成貢獻的數值模擬與驗證;中國典型城市大氣新粒子化學組成及形成機制研究;重污染期間二次硫酸鹽不同化學過程來源的定量識別;重污染天氣細顆粒物表/界面多相反應與老化機制研究;重污染天氣下二次氣溶膠的垂直分佈、生成機制和數值模擬研究;大氣活性鹵素化合物反應機制及其對大氣氧化性和二次污染物的影響;基於「外場實驗室」的顆粒物表/界面多相反應研究;大氣複合污染背景下含氮化合物的閉合觀測與模擬研究;氣候變化背景下光化學活躍區大氣氧化性演變對近地面臭氧污染的影響研究;中國大氣複合污染生成的關鍵化學過程集成研究等。
作者簡介
賀克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部主任。長期致力於大氣複合污染來源與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方面研究。入選2014-2020年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2018-2020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目錄
第1章 東部地區半揮發性有機物對二次有機氣溶膠生成貢獻的數值模擬與驗證
1 1 研究背景
1 1 1 SOA生成的研究現狀
1 1 2 S/IVOCs的來源與測量技術
1 1 3 SOA的數值模擬研究
1 2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1 2 1 研究目標
1 2 2 研究內容
1 3 研究方案
1 4 主要進展與成果
1 4 1 S/IVOCs二維分析方法(2D-GC-MS/FID)
1 4 2 重點源S/IVOCs排放特徵
1 4 3 S/IVOCs的大氣環境特徵
1 4 4 全國主要部門S/IVOCs排放清單
1 4 5 區域空氣質量模型中SOA生成模塊的發展與改進
1 4 6 區域空氣質量模型對SOA模擬效果的改進
1 4 7 SOA污染對S/IVOCs的響應及關鍵影響因素
1 4 8 本項目資助發表論文(按時間倒序)
參考文獻
第2章 中國典型城市大氣新粒子化學組成及形成機制研究
2 1 研究背景
2 1 1 大氣新粒子生成
2 1 2 新生粒子的生長
2 1 3 國內外最新進展
2 2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2 2 1 研究目標
2 2 2 研究內容
2 3 研究方案
2 4 主要進展與成果
2 4 1 大氣新粒子生成事件中的前體物和關鍵分子簇的測量
2 4 2 大氣1~3 nm顆粒物數譜測量方法
2 4 3 我國典型城市大氣新粒子生成事件的機制
2 4 4 高氧化度有機分子的生成機制
2 4 5 本項目資助發表論文(按時間倒序)
參考文獻
第3章 重污染期間二次硫酸鹽不同化學過程來源的定量識別
3 1 研究背景
3 2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3 2 1 研究目標
3 2 2 研究內容
3 3 研究方案
3 4 主要進展與成果
3 4 1 重污染硫酸鹽形成新機制的認知
3 4 2 重污染硫酸鹽形成的大氣環境特徵
3 4 3 基於盒子模型的硫酸鹽化學生成產率分析
3 4 4 華北地區重污染硫酸鹽化學生成的解析
3 4 5 重污染硫酸鹽源匯過程分析
3 4 6 本項目資助發表論文(按時間倒序)
參考文獻
第4章 重污染天氣細顆粒物表界面多相反應與老化機制研究
4 1 研究背景
4 1 1 我國大氣複合污染現狀及研究意義
4 1 2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分析
4 1 3 我國重污染大氣污染特徵及本研究簡介
4 2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4 2 1 研究目標
4 2 2 研究內容
4 3 研究方案
4 3 1 長三角地區重污染天氣污染特徵的外場觀測研究
4 3 2 典型顆粒物表面二次氣溶膠生成的多相化學過程
4 3 3 關鍵氣-液界面二次細粒子生成實驗室模擬研究
4 3 4 氣-液界面化學反應過程機制研究
4 4 主要進展與成果
4 4 1 雲過程對沙塵鐵溶解和二氧化硫非均相轉化的影響
4 4 2 礦質氧化物表面的非均相反應
4 4 3 NO2在顆粒物表面非均相轉化生成HONO的外場證實
4 4 4 本項目資助發表論文(按時間倒序)
參考文獻
第5章 重污染天氣下二次氣溶膠的垂直分佈、生成機制和數值模擬研究
5 1 研究背景
5 1 1 二次氣溶膠垂直分佈研究
5 1 2 二次氣溶膠生成機制和老化研究
5 1 3 二次氣溶膠數值模擬研究
5 2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5 2 1 研究目標
5 2 2 研究內容
5 3 研究方案
5 3 1 綜合觀測實驗
5 3 2 綜合觀測實驗數據集成分析
5 3 3 二次有機氣溶膠數值模擬
5 4 主要進展與成果
5 4 1 北京氣溶膠化學組分垂直分佈及其對重污染形成的影響
5 4 2 有機氣溶膠揮發性及生成機制
5 4 3 SOA相態參數化方案及模式改進
5 4 4 本項目資助發表論文(按時間倒序)
參考文獻
第6章 大氣活性鹵素化合物反應機制及其對大氣氧化性和二次污染物的影響
6 1 研究背景
6 2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6 2 1 研究目標
6 2 2 研究內容
6 3 研究方案
6 4 主要進展與成果
6 4 1 活性鹵素化合物綜合外場觀測
6 4 2 活性鹵素與有機物大氣氧化過程的機制研究
6 4 3 水對活性鹵素大氣氧化機制的影響
6 4 4 含鹵素顆粒物吸濕特性研究
6 4 5 ClNO2非均相生成及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6 4 6 本項目資助發表論文(按時間倒序)
參考文獻
第7章 基於「外場實驗室」的顆粒物表界面多相反應研究
7 1 研究背景
7 1 1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
7 1 2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研究的科學思路
7 2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7 2 1 研究目標
7 2 2 研究內容
7 3 研究方案
7 3 1 環境差分動力學測量系統的搭建和調試
7 3 2 基於外場觀測平台的環境多相化學動力學研究
7 3 3 模型參數化和數值模擬
7 4 主要進展與成果
7 4 1 環境差分煙霧箱的搭建和測試
7 4 2 多相過程動力學參數的量化和評估
7 4 3 氣溶膠多相過程關鍵影響因素的甄別和量化
7 4 4 多相過程的環境效應評估
7 4 5 外場觀測技術研發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