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度-馬克思科學技術觀與當代科學技術論研究 劉大椿 978730033865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2,220
商品編號: 978730033865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審度-馬克思科學技術觀與當代科學技術論研究
ISBN:978730033865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劉大椿
頁數:77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50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力圖在吸收馬克思經典著作智慧以及現代科學技術論理念的基礎上,確立一種科技與人文相得益彰的文化科學,恢復科學的文化內涵,構建起一個豐富、自由而開放的科學技術世界。全書分三卷:第一卷「馬克思的科技審度」主要是對馬克思文本中的科學技術思想的提煉及闡釋;第二卷「科學主義與反科學主義」介紹了科學主義思潮興起、流行和泛濫的過程,科學主義導致的各種問題,以及當代科學技術論對它的反思和批評;第三卷「多元開放的科技世界」對一種多元互補的價值選擇進行展望,提出要恢復科學的文化內涵,重建一種有文化的科學,並最終構建起一個自由而開放的科學技術世界。

作者簡介

劉大椿,男,1944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校長助理,圖書館館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第四屆、第五屆成員。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科學技術哲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科學技術與公共政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著有《科學活動論》《互補方法論》《科學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導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體系研究》《從中心到邊緣:科學、哲學、人文之反思》《範例研究:科學大師與創新方法》《思想的攻防:另類科學哲學的興起和演化》《人文社會科學主旨問題報告》《科學之審度》等發表論文160餘篇。2004年獲教育部、人事部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014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主要研究領域:科學哲學、科學技術與社會、創新方法、交叉學科、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等。

目錄

導言
一、應當怎樣看待科技?
二、應當怎樣看待既有科技哲學?
三、科技哲學應當如何因應世變以面對科技未來?
第一卷 馬克思的科技審度
第一篇 馬克思文本中的科學和技術
第一章 科學和技術的定位
一、邊界模糊的科學與技術
二、科學與技術的多重關係
三、科學技術的演變
第二章 歷史實踐中的科學技術
一、生產實踐中的科學技術
二、資本暴力下的科學技術
三、自由願景中的科學技術
第二篇 馬克思科技審度的焦點
第三章 科學技術與生產力
一、科學技術與自然力的征服
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三、科學技術與哲學文化
第四章 科學技術與異化
一、科學的物化與技術的異化
二、對科學技術異化的批判
第五章 科學技術與自由
一、科學技術與人的本質的生成
二、科學技術與人的生活世界
三、科學技術與人的自由解放
第二卷 科學主義與反科學主義
第三篇 科學主義的悖論
第六章 科學主義的興起
一、告別神學,脫離哲學,走向舞台中心
二、信心和力量源於主客二分
三、工具主義:科學王國的獨立宣言
第七章 工具理性的擴張
一、對普遍性、客觀性的嚮往
二、對精緻性、完備性的追求
三、工具理性的彰顯與價值理性的迷失
第八章 樂觀主義:科技萬能論
一、科學進步觀:科學合理性的一個辯護
二、后工業社會的來臨
三、面對現代性危機的科技救世論
第九章 悲觀主義:無奈的惡之花
一、增長的極限凸顯盛世危情
二、生態危機與科技悲觀論
三、明天的牛奶在哪裡?
第四篇 反科學主義的濫觴
第十章 科學的危機與非理性主義的萌生
一、科學危機與科學烏托邦的破滅
二、非理性主義的產生及其主要形態
三、非理性主義合法性的論辯
第十一章 解構唯科學主義的路徑及其反思
一、科學客觀性的消解
二、對絕對科學觀的質疑
三、以後現代主義對抗現代主義
第三卷 多元開放的科技世界
第五篇 互補的價值選擇
第十二章 多元化的價值選擇
一、科技價值趨向的形成與轉變
二、從單向度的人到多元視角
三、多元性與互補性
第十三章 客觀性與獨特性
一、客觀性與獨特性并行
二、真理的客觀性與相對性
三、生活世界的文化基礎
第十四章 普遍性與地方性
一、普遍性與地方性的關聯
二、中心與邊緣的嬗變
三、中醫、風水及其他
第十五章 理性與非理性
一、理性與非理性的較量
二、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消長
三、科技的文化自覺與人文價值回歸
第六篇 科學文化與文化科學
第十六章 科學文化的迷失與覺醒
一、正統的科學文化形態與人性的迷失
二、寬容的文化理念的興起
三、文化邦聯中的新風
第十七章 文化科學的開放性重建
一、從強勢文化走向平權文化
二、求真、向善、臻美、達聖的和諧統一
三、構建自由而開放的科學技術世界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