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精神自救」時代的輕療愈之書! 在當下「內耗」「焦慮」「中年迷茫」「獨居老齡化」等問題層出不窮的背景下,這本書提供了一種非常溫柔但堅定的回應方式——不是喊口號,而是通過一個102歲奶奶的真實生活,給人以最樸素、也最堅定的生活勇氣。 對年輕人,它是一種未來圖景的「重構」; 對中年人,它是一種情緒緩衝的「心理茶飲」; 對老年人,它是一種對抗被忽略的「存在證明」。 奶奶視角+日記體,有親切感又很上頭。 哲代奶奶的日記體寫法就像是在翻一個百歲老人的朋友圈:今天煮了黑豆、種了菜、練了柔軟操,還寫了封感謝信 她不是在「說教」,而是在「生活」,這比任何勵志書都更動人。 哲代奶奶金句語錄,慢慢讀,向前走。 1我要做一把不生鏽的鋤頭。 2忙一點,心就亮起來了。 3願望很多,是我還在期待生活的證明。 4帶著笑意,把疾病也能嚇跑。 5凡事有兩面,我只想好的一面。內容簡介
你有沒有想過,活到一百歲,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 日本奶奶石井哲代,活到了102歲,卻從不「躺平」。她每天除草、練操、寫感謝信,騎著「噠噠噠」的三輪車去掃墓,還堅持寫下三年日記。 她還說:「我要做一把不生鏽的鋤頭。」 這本書,記錄的是她從100歲到102歲的日常——沒有說教,只有生活;沒有雞湯,只有溫柔的真實。 她教我們,苦難也是一種滋味,獨處可以很熱鬧,老去不是放棄,而是繼續閃光。 她用行動告訴我們:「日子是過給自己的,不管年紀幾歲,今天都值得感激。」 在這個連年輕人都感到疲憊的時代,哲代奶奶給我們帶來了另一種答案: 不焦慮、不內耗、不急著贏,也不怕慢,只要不生鏽,我們就還在發光的路上。 如果你正在經歷人生的「鈍感期」,這本書就是一位會對你輕聲說:「沒關係啊,明天再來試一次」的老朋友。作者簡介
王健波,日語翻譯,自由職業者。先後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日語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漢口譯(翻譯碩士)專業,畢業后一直從事翻譯工作至今。翻譯作品有中野京子的《初見盧浮宮》、杉全美帆子的《異想天開的畫家們》、增田宗昭的《知的資本論》等。目錄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