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你好,陌生人」,不是要我們直接跟陌生人交朋友,而是去觀察、去注意、去想象。這個陌生人,他此刻在想什麼?學會看人之後,你周邊的面目會清晰起來。 書中的五位對話嘉賓,都是「認得陌生人」的專家——他們的工作是了解和表達陌生人的生活和心理狀態。 藝術家劉小東以高度寫實的風格讓觀眾看到那些無所不在但又面目模糊的陌生人(比如民工、小鎮青年)究竟長什麼樣。人類學者何襪皮研究了中國社會裡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之一——保安,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系統分析當下的犯罪案例。紀錄片導演李一凡讓我們認識了「殺馬特」——以具有「炸街」效果的奇異髮型來表達自己的陌生感的低收入年輕人。城市設計專家劉悅來一直在組織陌生人參與城市社區花園建設。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園長沈志軍,要把動物園變成以動物為中心的動物園,把作為陌生者的動物放在中心。 同時,作為藝術家、研究者、社會行動者,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把陌生的現象變得熟悉,他們更是要提出陌生的視角,把熟悉的現象重新變得陌生,引起新的反思。內容簡介
在陌生化的洪流中看見他人,看見自己,在看見的過程中察覺意義。 《你好,陌生人》是人類學家項飆領銜的一部剖析現代社會人與人關係的作品。本書以三聯人文城市發起和策劃的系列對話為緣起,以「你好,陌生人」為話題切入點,通過項飆與多位跨領域學者的深度對話,探討了現代人們如何在日益陌生化的社會中重新發現他人,重建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連接。 在現代社會生活的快節奏與高度透明化的背景下,我們逐漸陷入「陌生化」的困境,對身邊的人與事逐漸變得無感。本書反思了這種「陌生化」帶來的孤獨與疏離,嘗試通過鮮活的對話與實踐喚起人們對日常生活中人和物的關注,引導人們重新找回對身邊人的感知與理解,構建一種「安生式」的思考方式,進而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和行動點。作者簡介
項飆,1972年生於浙江溫州,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除《跨越邊界的社區》外,著有Global Body Shopping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8年度美國人類學協會安東尼利茲獎。中譯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合編Return: Nationalizing Transnational Mobility in Asia (杜克大學出版社 2013)。獲2012William L Holland 獎、英國科學院中期職業發展獎等。最近的中文文章包括「中國社會科學『知青時代』的終結」等。目錄
引言 我是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