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於17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英國,學術界一直存在一個近乎公理性的認識:維護歐陸均勢或防止歐陸霸權的出現,既是當時英國對外政策的基石,也是英國崛起和強盛的國際政治保障。
本書對這一傳統認知提出了挑戰,認為近現代英國的”歐洲均勢積極維護者”的形象是一個不符合歷史現實的神話。在書中,作者一方面援引該時期英國對外事務的大量著述和一手資料,歸納了包括維護均勢在內的英國對外政策的十一個重要目標,並以均勢問題為著眼點,評析了這些目標的相互關係,論述了英國對外政策的重要指導觀念及具體實踐過程,從而顛覆上述神話;另一方面探討了該神話為何得以存續,以及助推了哪些關於當時英國對外關係和國際影響的認知偏差。本書堪稱一部關於近代英國對外政策史的宏觀研究力作,為審視英國整體面貌和歷史進程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洞見。
作者簡介
梅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國際安全與戰略、國際關係史和戰略史領域的研究,著有《德意志帝國的大戰略:德國與大戰的來臨》《戰爭、帝國與國際政治變遷》,並參與編寫《國際關係史》(近代卷)、《反思全球化:理論、歷史與趨勢》等著作。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本土、經濟、殖民與國內政治
第二章 海權、低地、交通線與漢諾威
第三章 憲制與民族
第四章 歐洲均勢
第五章 均勢在對外目標中的地位
第六章 孤立主義
第七章 自由國際主義
第八章 藍水主義
第九章 從九年戰爭、西班牙繼承戰爭到奧地利繼承戰爭
第十章 從七年戰爭到英普荷同盟
第十一章 對大革命及拿破崙時代法國的戰爭與維也納體系
第十二章 帕麥斯頓、阿伯丁與克裡米亞戰爭
第十三章 後克裡米亞時期的”不干涉”
第十四章 迪斯雷利、格萊斯頓與索爾茲伯裡
第十五章 格雷、德國與一戰的發生
第十六章 總結和拓展
前 言
導 言
英國堪稱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國家。17世紀末到20世紀初可謂英國的黃金時代,它在該時期中由早先的”小英格蘭”成長為”大不列顛”,成長為頭號工業強國、貿易強國、金融強國、海軍強國,成長為殖民地遍及全球各重要地區的所謂”日不落”帝國,並且是國際政治中的”頂級玩家”。在國際關係研究中,巔峰時期的英國也被普遍視為一個上承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下啟美國,在國際體系尤其海洋空間中擁有霸權或准霸權的國家。但在這段歷史的後期,英國也顯露了相對衰落的跡象。因此,這兩百多年也是英國崛起、強盛和開始走衰的歷程,其間的世界歷史也有著深深的英國烙印。任何近現代國際關係的學習和研究者都難免有此印象:17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國際關係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英國對外事務史。
本書的主要目的有二。
一、對於該時期英國對外事務,尤其圍繞歐洲地區的對外事務,提供一個自成一體的較全面論述。因此,本書可被當成關於該時期的一部英國對外事務史或對外政策史。鑒於書中會大量涉及該時期中重要的國際關係事件或現象以及其他國家,尤其其他大國,而該時期中的大國又大多是歐洲國家,且歐洲是該時期國際政治活動的富集地或首要舞臺,因此,本書多少也算一部綜述該時期歐洲國際關係的著作。因論述的”自然慣性”所致,本書也會多少論及1914年後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二十年間的英國對外事務和歐洲國際關係。
二、本書首要目的是質疑如下長期存在且當今仍看似普遍且牢固的觀點:在該時期中,歐洲的”勢力均衡”或”均勢”的存在對於英國維護本土安全、海軍優勢和海外經濟及殖民利益等重大問題具有關鍵意義。換言之,該觀點認為鑒於歐洲均勢可謂英國的生存和全球地位的基石,英國在歐洲國際政治中是堅定地以維護均勢即阻遏霸權的存在為核心目標,該目標以及相關努力勾勒出了英國在歐洲的總體戰略或”大戰略”的基本輪廓。如果英國決策者擁有某種對外戰略設計,維護歐洲均勢可謂其最重要內容。這裡的大戰略可被理解為總體或最宏觀意義上的對外政策構想。本書認為,上述觀點拔高了歐洲均勢目標在英國對外事務中的地位,認為它高屋建瓴地統領英國對外戰略全域,這種圖景是歷史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神話”。簡言之,英國並非歐洲均勢的積極維護者。之所以用”神話”去形容該圖景,既是因為它其實並不存在,也是因為認為它存在仍是一種長期、普遍且牢固的觀念,即這種不實圖景被”神化”了。本書將通過細述該時期英國在歐洲世界中的對外事務,尤其是與他國的糾葛,去證明這點。這也是本書題目的含義所在。這也有助於破除關於英國的其他一些”神話”或”迷信”:比如,該時期的英國表現出了以維護歐洲均勢為基點去維護全球利益的高度的戰略理性,以及與此相關的值得讚賞的處理對外事務的智慧和技藝,這是這個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比他國獲得更多成功甚至對現代世界更有貢獻的一大原因。本書將較多述及英國對外政策目標的多元與相互衝突,以及該背景下其對外理念和對外政策中的辯爭、矛盾、糾結乃至平庸、怯懦和虛偽,其中當然也包括對歐洲均勢的漠視。
在線試讀
英國對外政策的第五個目標是維護海軍優勢。
英格蘭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時期常被視為現代英國海軍的起點;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英國海軍在與頭號海上強國西班牙對抗和走向遠洋的過程中,躋身歐洲主要的海上力量之列;英國內戰後”無王時期”的英國海軍則通過針對此時頭號海上強國荷蘭的第一次英荷戰爭和針對西班牙的第二次英西戰爭(Second An-glo-Spanish War,與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英西戰爭相區分),宣示新的海上頭號強權正呼之欲出;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的英國海軍雖在兩次英荷戰爭中表現平平,且未如同時期路易十四法國的海軍那樣呈現強勁發展勢頭,但無疑仍屬世界海軍的第一梯隊:光榮革命後的英國海軍在盟友荷蘭海軍的配合下通過與主要對手法國海軍的鏖戰,至少在18世紀初或者說在西班牙繼承戰爭期間已證明自身堪稱世界最強海上力量。阿爾弗雷德 馬漢不無誇張地寫道:”英國在此次戰爭前是海上強權之一,此後則是無與倫比的海上強權”。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