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研究發現,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由自我實現需要、公共利益承諾、同情心、感恩、自我奉獻精神五個一階因子構成;個體心理因素(工作獲得感、組織認同、工匠精神)在組織因素(社區行政化、變革型領導風格)與公共服務動機之間起到一定中介作用;而作為一種有效的心理資源,心理資本在社區行政化與工作獲得感和公共服務動機之間起到一定調節 作用。本研究在理論上為中國情境下公共服務動機研究從”模仿”走向”自主”推波助力,在實踐上為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和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構建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簡介
劉偉民:男,1989 5出生 黑龍江省綏化人,安徽工程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行為公共管理、基層治理等領域。主講《政策仿真》等課程,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參編專著及教材2部,主持省級課題2項。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厘定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厘定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義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述評
一、國外研究綜述
二、國內研究綜述
三、文獻評析與研究空間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思路
二、技術路線
第五節 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二、半結構化深度訪談法
三、紮根理論研究方法
四、多元統計分析方法
第六節 創新點
一、找到了依存於中國情境下公共服務動機的獨特
構思
二、發現了重要卻被忽視的公共服務動機影響因素
三、進一步打破了公共服務動機作為第一部門研究
的”專利”
第一章 核心概念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核心概念厘定
一、社區與城市社區
二、城市社區工作者
三、公共服務動機
第二節 理論基礎
一、公共服務動機分類學理論框架及其適用性
二、公共服務動機過程理論及其適用性
三、中國情境下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影響因素
分析框架構建
第二章 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結構及影響因素模型
構建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設計
三、研究倫理與信度
第二節 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結構開發:基於紮根
理論三級編碼
一、三級編碼結果與理論飽和檢驗
二、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結構的中國特色
第三節 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影響因素識別與假設提出:
基於理論與現實素材
一、三級編碼結果與理論飽和檢驗
二、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影響因素研究假設
第三章 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量表開發與數據收集
第一節 量表開發步驟與預測量表構成
一、量表開發步驟
二、預測量表構成
第二節 預調研量表發放與淨化
一、預調研量表的發放
二、預調研量表的淨化
第三節 正式調查抽樣設計及實施
一、正式調查抽樣範圍及方法
二、正式調查各層抽樣計劃
三、正式調查實施
四、樣本概況
第四章 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結構測量
第一節 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結構量表質量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二節 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水平與特點分析
一、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總體水平較高
二、社區工作者狀態感恩和特質感恩水平很高
三、社區工作者對弱勢群體的關愛與憐憫體驗足夠
深刻
四、社區工作者為民服務的宗旨與情懷堅定
五、社區工作者展現自身能力的工具性動機明顯
六、社區工作者勇於自我奉獻的精神境界尚需提升
第五章 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影響因素假設檢驗
第一節 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影響因素量表質量
分析
一、 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三、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第二節 直接效應檢驗
一、描述性統計與變量相關分析
二、六個因素對公共服務動機的直接效應假設檢驗
第三節 中介效應檢驗
一、 組織認同的中介效應檢驗
二、 工匠精神的中介效應檢驗
三、工作獲得感的中介效應檢驗
第四節 調節 效應檢驗
一、心理資本的調節 效應檢驗
二、一個被調節 的中介效應檢驗
第六章 提升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水平的建議
第一節 充分喚起城市社區工作者工作場所中的積極情感
一、加強社區工作者物質和精神激勵,提升工作
獲得感
二、營造”包容”“公平”的組織環境,培育社區工作者
的組織認同感
第二節 形塑城市社區工作者”敬業、求精、團結”的工匠
精神
一、營造有助於工匠精神傳遞和孕育的社區組織氛圍
二、領導以身作則,強化社區工作者工匠精神品質的生成
第三節 重視城市社區工作者積極心理資本的測評與開發
一、社區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融入心理資本因素
二、社區工作者主動尋求機會,加強自身心理資本建設
第四節 優化領導模式,培育變革精神
一、倡導包容關懷和以身作則的變革型領導方式
二、領導者注重培養自身的變革能力
第五節 強化社區居民自治功能,探索”精細化”治理
模式
一、弱化社區行政化色彩,還原社區居民自治本色
二、以”清單”形式釋放社區工作者的角色壓力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一、我國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由五個維度構成
二、我國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水平較高
三、我國城市社區工作者公共服務動機受個體心理及組織
層面六個因素的影響
第二節 研究不足
一、研究內容的全面性還需延展
二、研究設計的縝密性仍需加強
第三節 研究展望
一、關注宏觀因素,揭示公共服務動機整體的變遷規律
二、強化實驗研究,避免因果關係倒置和虛假動機生成
參考文獻
附錄A
附錄B
附錄C
附錄D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