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先秦戰略地理研究》一書,對先秦各歷史階段經濟區域、人口、民族和政治力量的分佈,以及各區域的地形、水文、風俗文化狀況與相互來往的交通路線進行考察,並著重探討這些因素對作戰方略形成、演變所起的制約作用,即地域差異與空間變化和軍事活動之間的的密切關係。全書共分為《三代篇》、《春秋篇》和《戰國篇》。
作者簡介
宋傑,1952年1月生,北京市人。1982年1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留校任教。後師從寧可教授研習秦漢史及古代軍事地理,獲得博士學位。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三國兵爭要地與攻守戰略研究》、《〈九章 算術〉與漢代社會經濟》、《先秦戰略地理研究》、《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中華五千年記事本末 秦漢部分》、《中國經濟發展史 秦漢卷》、《中國貨幣發展史》等。曾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九章 算術〉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價值》刊載於美國著名年鑒刊物《波士頓科學哲學研究》。
目錄
前言
三代篇
三代中國的經濟區劃、政治格局與國家戰略
一、東亞大陸在三代時期的地理形勢
二、從地理角度來看三代建立、鞏固國家的戰略活動
鄭州在三代戰爭中的樞紐地位
一、”甘”地與夏初軍事衝突的地理背景
二、”韋”地對商湯滅夏作戰方略的影響
三、”闌(管)”與武王伐紂的戰略部署
四、周初洛邑的興建與樞紐區域的西移
三代的城市經濟與防禦戰爭
一、夏、商、西周時期的防禦戰術
二、三代作戰不據城防守的原因
春秋篇
春秋地理形勢與列強的爭霸戰略
一、春秋時期中國政治力量分佈態勢和列強興起的
地理原因
二、春秋戰爭之地域分析
三、從地理角度所見列強爭奪中原地帶的戰略
四、餘論
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鄭
一、諸侯爭鄭的歷史演變
二、諸侯爭鄭的原因
三、鄭國對盟主承擔的義務
四、列強為爭奪、控制鄭國而採取的策略、手段
五、春秋後期爭鄭戰事的沉寂
戰國篇
魏在戰國前期的地理特徵與作戰方略
一、三家分晉後的魏國疆域及其主要特徵
二、從戰國前期魏之用兵方向和次序分析其地緣戰略
三、從地理角度分析魏國的戰略失誤
戰國中期的地理形勢與列強縱橫謀略之成敗
一、戰國中期的政局演變及其時代特點
二、公元前4 世紀中葉戰國的政治地理格局
三、強國爭霸戰略的地理分析
秦對六國戰爭中的函谷關和豫西通道
一、戰國中葉的地理形勢與函谷關、豫西通道的重要軍事
價值
二、範雎獻”遠交近攻”之策以前,秦在豫西通道沿線的
作戰方略
戰國後期秦軍主攻目標的改變與進兵路線之轉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