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克中,經濟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財政稅務學院院長,中國財政學會理事,中華發展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勞動經濟學會理事、創始會員。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訪問交流。主要研究領域為財政理論、收入分配、全球公共財政。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Applied Economics及Economics & Human Biology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兼任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
精彩書摘
財政學作為政治學和經濟學的混合體,本身具有跨學科的基因,卻長期囿於經濟學的囚籠,深陷國家轄域觀的窠臼。經濟學脫離了早期的政治經濟學傳統,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科學化”“數學化”。現代的標準經濟模型認為,理性和自利的個體通過市場機制的相互作用促進福利的改善。然而,人作為社會性的個體,通常在諸如家庭、工作場所、社區或者國家等群體內部活動,經濟學的分析往往過度關注個體而忽視了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在經濟學的實證主義影響下,財政學也逐漸拋棄了學科傳統的規範分析,成為經濟學的分支——公共經濟學,僅僅關注政府的收入、支出和預算這些狹窄的經濟活動。誠然,財政學自其創立之初,就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主體之一的政府所從事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以政府應該促成怎樣的經濟活動為主題,但這也使其深陷”國家轄域觀”的窠臼。當世界已然深刻變化時,財政學面對全球正在發生或者即將發生的變化趨勢,常常顯得反應滯後,甚至束手無策。要改變自身的困境,回應全球化的挑戰,財政學要從全球視角思考如何應對全球公共挑戰,通過官方發展援助以及對流動資源徵稅等方式為全球治理提供財政資金支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