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 研究目標、思路和方法
第三節 研究內容、創新和框架
第四節 概念界定
第二章 產教融合理論闡釋與研究綜述
第一節 理論基礎
第二節 評價方法
第三節 文獻綜述
第三章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發展歷史
第二節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現狀
第三節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實踐
第四章 高等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指標體系構建
第一節 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第二節 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第五章 高等職業院校產教深度融合水平分析——以浙江省為例
第一節 浙江省高職院校產教深度融合水平測算
第二節 浙江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水平評價結果
第六章 高等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耦合性分析
第一節 基本背景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耦合理論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耦合評價
第四節 基本結論和政策建議
第七章 高等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實現路徑
第一節 產教深度融合動力機制
第二節 產教深度融合實現路徑
第三節 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建設路徑
第八章 高等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保障
第一節 政府層面:構建產教深度融合新發展格局
第二節 省域層面:營造產教深度融合的新建設環境
第三節 行業企業層面:強化產教深度融合主體地位
第四節 高職院校層面:賦能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
第九章 高等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案例
第一節 萬向集團的產教融合案例
第三節 吉利集團的產教融合案例
第三節 台州市域產教融合案例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產教融合”概念最早正 式出現在《教育部關於 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 改革的意見》中,隨後相繼 被寫入”雙一流”建設、”雙 高計劃”項目建設、國家產 教融合建設試點改革、 202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系列 法律政策文件,旨在破解人 才供需結構性矛盾,激發行 業企業參與積極性,推動職 業教育內涵式發展。黨的二 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 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 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 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 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 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 定位”,標誌著產教融合已 從教育、產業政策的制度供 給上升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 展的國家戰略。深化產教融 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 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是新時代職業教育服務國家 重大戰略需求與區域經濟社 會發展的戰略性路徑,是推 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 體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深 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發 展的重點與難點,也是優化 高等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 障機制。本書在系統梳理產教融 合理論體系與分析我國高等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政策 與實踐的基礎上,針對產教 融合的多主體性與系統複雜 性,從產教融合指標的構建 原則與依據出發,結合高職 院校產教深度融合特徵,基 於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運 用CIPP評價模型從產教融合 環境、投入、過程、效益四 個方面構建了高等職業院校 產教深度融合水平評價指標 體系,為高職院校深入推進 產教融合提供了診斷模型。浙江省的職業教育水平處於 全國前列,針對如何評價高 職院校產教融合效能水平, 綜合運用熵值法、CIPP評價 模型、耦合協調模型等前沿 評價技術,定量研究評價了 浙江省11個地級市的高等職 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效能, 開展了產教深度融合與經濟 高質量發展的耦合性分析, 盡可能客觀地揭示高等職業 教育產教融合水平和耦合協 調度,為推進高等職業教育 系統與產業系統融合走深走 實提供方向與著力點。針對 產教融合政策受益面窄、產 權困惑、資源配置不均衡與 模式載體相對單一等問題, 構建了基於利益平衡機制、 制度保障機制、價值共創機 制和開放合作機制等方面的 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從理念 文化融合、體制機制融合、 模式創新融合、育訓並舉融 合以及專業對接融合五個層 面提出了產教融合發展路徑 。鑒於已有全國職業教育界 較多地探索政府、行業、企 業、學校協同發展模式,本 書通過系統剖析萬向集團與 吉利集團兩家首批國家級產 教融合型企業,以及台州市 域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案例, 總結提煉了地方政府或行業 企業牽頭實施產教融合的特 色與實踐,為高等職業教育 圍繞新質生產力加大產教融 合、科教融匯力度,創新市 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 合共同體等育人新形態,推 動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 理論、制度與實踐借鑒。本書大部分內容來自作 者實踐研究以及指導研究生 的科研成果。浙江工業大學 管理學院趙磊老師參與第六 章 內容整理工作,浙江工業 大學教育學院杜學文老師參 與第七章 內容整理工作,朋 騰老師參與第九章 內容整理 工作,浙江工業大學教育學 院欒清雁、張慧玲、鄭瑞新 、劉思晴、朱心怡等研究生 參與全書資料整理工作,在 此感謝大家的辛勤勞動與付 出。最後,感謝浙江大學出 版社對本書出版給予的支持 和幫助,感謝出版社梅雪編 輯對書稿修改、出版所做的 辛勤工作。本書相關研究得 到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1BJY083)的資助。本書在 撰寫過程中參考和引用了大 量的學術文獻資料,在此一 並表示感謝。由於著者研究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妥 之處,懇請同行專家和讀者 批評指正。吳向明 2024年5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