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賞讀 陳如江 978755204513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55204513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宋詞賞讀
ISBN:9787552045130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著編譯者:陳如江
頁數:36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437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無意不可入,
無事不可言:
在”婉約”裡剪紅刻翠,
比春日濾鏡更鮮活;
在”豪放”中拊幾擊缶,
比熱血漫更燃情。
讀宋詞,
讓”過去完成時”成為”現在進行時”

內容簡介
兩宋詞壇,名家鉅子如眾星爭輝,佳篇秀句似百花爭豔,時至今日,宋詞仍散發著誘人的魅力,給讀者以妙不可言的美感享受。
作者的編選原則,一是盡可能兼顧到在不同階段對詞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流派和代表性詞人;二是既把握住大家,也不偏廢有佳構的小家,力求歷代傳誦的名篇不致遺漏。每一首詞都是一個世界,都是詞人開闢的一塊天地。面對這麼一個豐富的世界、美妙的天地,作者在每首詞的賞讀中,盡可能地根據詞人創作的年月、地點、際遇、心境、意圖及慘淡經營的匠心作一番簡明扼要的闡釋剖析。

作者簡介
陳如江,上海作家協會會員,碩士研究生導師。1978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1984年進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擔任編輯,1992年被上海社會科學院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1994年起擔任副總編輯,2002年被評為編審。2014年進入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著有《詩詞百品》《唐宋五十名家詞論》《古詩指瑕》等。

目錄

王禹偁
點絳唇(雨恨雲愁)/1
錢惟演
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2
潘閬
酒泉子(長憶西湖)/4
(長憶觀潮)/5
林逋
長相思(吳山青)/6
范仲淹
蘇幕遮(碧雲天)/8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9
禦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11
柳永
雨霖鈴(寒蟬淒切)/13
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16
定風波(自春來)/16
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18
望海潮(東南形勝)/19
滿江紅(暮雨初收)/21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22
張先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25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26
千秋歲(數聲)/27
木蘭花(龍頭舴艋吳兒競)/28
青門引(乍暖還輕冷)/29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31
(一向年光有限身)/33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34
踏莎行(祖席離歌)/35
(小徑紅稀)/36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37
玉樓春(綠楊芳草長亭路)/38
宋祁
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39
歐陽修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42
(群芳過後西湖好)/44
踏莎行(候館梅殘)/44
生查子(去年元夜時)/45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46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47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48
王安石
桂枝香(登臨送目)/51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53
晏幾道
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56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58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59
(小令尊前見玉簫)/60
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61
(天邊金掌露成霜)/62
浣溪沙(日日雙眉鬥畫長)/63
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63
王觀
卜算子(水是眼波橫)/66
蘇軾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69
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72
(明月幾時有)/75
念奴嬌(大江東去)/77
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80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複醉)/81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82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83
蔔算子(缺月掛疏桐)/84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86
洞仙歌(冰肌玉骨)/89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91
(十年生死兩茫茫)/93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94
永遇樂(明月如霜)/96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98
(麻葉層層檾葉光)/99
(簌簌衣巾落棗花)/100
李之儀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101
黃庭堅
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103
定風波(萬里黔中一漏天)/105
清平樂(春歸何處)/107
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107
秦觀
望海潮(梅英疏淡)/109
八六子(倚危亭)/112
滿庭芳(山抹微雲)/113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114
鵲橋仙(纖雲弄巧)/115
踏莎行(霧失樓臺)/116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118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119
行香子(樹繞村莊)/120
賀鑄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122
踏莎行(楊柳回塘)/123
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124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125
晁補之
摸魚兒(買陂塘)/128
洞仙歌(青煙冪處)/130
周邦彥
瑞龍吟(章 台路)/131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133
滿庭芳(風老鶯雛)/134
蘇幕遮(燎沉香)/135
齊天樂(綠蕪凋盡台城路)/136
六醜(正單衣試酒)/137
蘭陵王(柳陰直)/139
西河(佳麗地)/141
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142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143
毛滂
臨江仙(聞道長安燈夜好)/146
葉夢得
賀新郎(睡起流鶯語)/148
八聲甘州(故都迷岸草)/149
汪藻
點絳唇(新月娟娟)/152
萬俟詠
訴衷情(一鞭清曉喜還家)/153
朱敦儒
念奴嬌(插天翠柳)/155
鷓鴣天(我是清都山水郎)/156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157
趙佶
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159
燕山亭(裁剪冰綃)/160
李綱
六么令(長江千里)/162
李清照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164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165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167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169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170
念奴嬌(蕭條庭院)/171
永遇樂(落日熔金)/172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173
聲聲慢(尋尋覓覓)/174
呂本中
採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176
南歌子(驛路侵斜月)/177
向子
秦樓月(芳菲歇)/178
阮郎歸(江南江北雪漫漫)/179
陳與義
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181
臨江仙(憶昔午橋橋上飲)/182
張元幹
賀新郎(曳杖危樓去)/184
(夢繞神州路)/186
瑞鷓鴣(白衣蒼狗變浮雲)/188
胡銓
好事近(富貴本無心)/190
岳飛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192
滿江紅(怒髮衝冠)/194
朱淑真
江城子(斜風細雨作春寒)/196
蝶戀花(樓外垂楊千萬縷)/197
陸遊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198
釵頭鳳(紅酥手)/199
秋波媚(秋到邊城角聲哀)/200
蔔算子(驛外斷橋邊)/201
漢宮春(羽箭雕弓)/202
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203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204
范成大
霜天曉角(晚晴風歇)/206
眼兒媚(酣酣日腳紫煙浮)/207
張孝祥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209
念奴嬌(洞庭青草)/211
辛棄疾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214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216
念奴嬌(野棠花落)/217
鷓鴣天(枕簟溪堂冷欲秋)/218
菩薩蠻(郁孤台下清江水)/220
祝英台近(寶釵分)/221
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222
清平樂(茅簷低小)/223
賀新郎(老大那堪說)/224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226
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227
賀新郎(綠樹聽鵜)/227
(甚矣吾衰矣)/229
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231
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232
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232
永遇樂(千古江山)/234
南鄉子(何處望神州)/236
陳亮
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237
念奴嬌(危樓還望)/238
劉過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241
六州歌頭(中興諸將)/242
薑夔
江梅引(人間離別易多時)/245
點絳唇(燕雁無心)/246
鷓鴣天(巷陌風光縱賞時)/248
(肥水東流無盡期)/249
慶宮春(雙槳蓴波)/250
念奴嬌(鬧紅一舸)/252
揚州慢(淮左名都)/255
長亭怨慢(漸吹盡、枝頭香絮)/257
暗香(舊時月色)/258
疏影(苔枝綴玉)/259
戴復古
水調歌頭(輪奐半天上)/262
史達祖
綺羅香(做冷欺花)/264
雙雙燕(過春社了)/265
黃機
滿江紅(萬灶貔貅)/268
劉克莊
沁園春(何處相逢)/270
滿江紅(金甲琱戈)/272
賀新郎(北望神州路)/273
玉樓春(年年躍馬長安市)/275
清平樂(風高浪快)/276
吳文英
宴清都(繡幄鴛鴦柱)/278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遊)/280
祝英台近(剪紅情)/281
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282
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283
踏莎行(潤玉籠綃)/285
鷓鴣天(池上紅衣伴倚闌)/286
唐多令(何處合成愁)/288
陳人傑
沁園春(記上層樓)/290
(誰使神州)/292
劉辰翁
柳梢青(鐵馬蒙氈)/295
蘭陵王(送春去)/296
永遇樂(璧月初晴)/298
周密
玉京秋(煙水闊)/300
一萼紅(步深幽)/301
獻仙音(松雪飄寒)/303
文天祥
酹江月(乾坤能大)/305
滿江紅(試問琵琶)/306
汪元量
鶯啼序(金陵故都最好)/309
王沂孫
天香(孤嶠蟠煙)/312
眉嫵(漸新痕懸柳)/314
齊天樂(一襟余恨宮魂斷)/315
蔣捷
賀新郎(夢冷黃金屋)/317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澆)/318
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319
燕歸梁(我夢唐宮春晝遲)/320
張炎
南浦(波暖綠粼粼)/322
高陽臺(接葉巢鶯)/324
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遊)/325
清平樂(采芳人杳)/326
劉將孫
沁園春(流水斷橋)/328
前 言
兩宋詞壇,名家鉅子如眾星爭輝,佳篇秀句似百花爭豔,時至今日,它仍散發著誘人的魅力,給讀者以妙不可言的美感享受。可以說在中國詩歌藝術發展史上,唯宋詞才能與唐詩相敵,正如楊慎所言:”宋人作詩與唐遠,作詞不愧唐人。”(《詞品》)

詞是合樂之作,是可以歌唱的,它所依賴的音樂是燕樂(宴樂),所以它的興起,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際。當時中原的統一、國勢的強盛、經濟的繁榮、商業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中外交流與民族之間的融合,使得西域音樂大量輸入;另一方面促進了城市興盛與市民階層的形成,使得裡巷之曲廣泛繁衍。在西域音樂與裡巷之曲的互相滲透、融合中,便形成了新樂——燕樂。這種新型的音樂再經都市遊樂場所的流傳,很快風行起來。《舊唐書 音樂志》載:”自開元已來,歌者雜用胡夷、裡巷之曲。”可見當時社會上已以燕樂為時尚。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唐天寶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者為宴樂。”由此,燕樂的地位正式確定下來。為了配合燕樂的演唱,樂工、歌伎們常按樂譜的節 拍填寫歌辭,於是錯落有致的長短句式的曲子詞逐漸興起。詞又稱”倚聲”“長短句”也就是這個原因。
詞首先盛行於民間。光緒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圓籙無意中打開被封閉近千年的藏經洞,使得我們能夠看到詞的最初形態。王重民根據敦煌藏卷整理出一百六十餘首民間曲子詞。這些作品約產生于盛唐至五代的二百餘年間,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已較為廣泛。
隨著民間曲子詞的興起,文人們逐漸接受並喜愛上了這一新型的抒情詩體,也開始了倚聲填詞的嘗試。中唐之際,劉長卿、戴叔倫、韋應物、王建、劉禹錫、白居易等創作出了大量長短句式的詞,從而標誌文人詞的正式確立。但他們的作品,在體式上還是以五七言句式為主,在格調上還未完全脫去民歌風味,故只能稱為”詩客曲子詞”。
詞發展到晚唐溫庭筠手中,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均已形成詞境,從而開創了”別是一家”的詞風。
五代之際,西蜀君臣耽于逸樂,作詞沿襲飛卿蹊徑,多寫男女豔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