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的真實歷史 澤維爾.莫迪 塞德里克.勒馬尼昂 978755204612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5204612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印象派的真實歷史
ISBN:9787552046120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著編譯者:澤維爾.莫迪 塞德里克.勒馬尼昂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434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印象派的真實歷史》講述了印象派畫家如何擺脫學院派的藝術規則,在標新立異的過程中,開創了經典畫派的故事。馬奈、莫奈、德加、雷諾阿、高更、凡 高等印象派畫家在這段藝術史中紛紛登場,他們的藝術才華引領著時至今日的審美風潮。
中譯本護封採用藝術紙印製,護封折疊設計,藝術元素滿滿,主圖為莫奈的油畫《在聖-阿黛麗的露臺》,護封背面全彩印製雷諾阿代表作之一《船上的午餐》,可作為裝飾掛畫。

內容簡介
一幅曾經被認為粗鄙不堪的畫如何能出現在奶奶的巧克力盒子上 一群曾經被嘲弄羞辱的藝術家何以被人頂禮膜拜 一群曾經囊中羞澀的畫家,他們的作品又何以賣出數百萬元的價格 最為重要的是,這群男男女女是究竟如何經歷了這場不同尋常的印象派藝術冒險的呢
在19世紀的後半葉,這一小群藝術家擺脫了學院派的規則。他們人數不多,遭受著尖銳的批評。他們辛勤創作,毫無懈怠。他們向城鄉風景投去了新的目光。他們熱衷於色彩、光線和運動,專注於輕薄的熱霾和濃厚的霧氣。
從此之後便有了這樣的說法:他們嘗試描繪事物的印象,他們是印象派。

作者簡介
澤維爾 莫迪(Xavier Mauduit),歷史學博士,專攻19世紀歷史。他曾撰寫多部關於該時期的作品,備受矚目。他也是德法公共電視臺《28分鐘》欄目的撰稿人,並擔任法國文化電臺《歷史的進程》每日節 目的製作人。本書正是源於該節 目。
塞德裡克 勒馬尼昂(Cédric Lemagnent),近代史碩士,著有《從長髮克洛迪奧到太陽王》(De Clodion /eChevelu au Roi Soleil)。
譯者:
汪世超,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傳播學院講師,法國駐耶路撒冷考古研究所青年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藝術展覽、文化遺產、藝術考古等。
余亮,北京大學藝術史學士,輔修哲學。法國高等實踐研究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碩士。

目錄

第—章 印象派的開端
第一節 1834 年,威斯敏斯特宮的大火
威廉 透納,印象派的起源
第二節 1846 年,德拉克洛瓦的立場
浪漫主義的印象
第三節 1850 年,讓我們一起在巴比松亂畫
自然畫派
第四節 1855 年,脊背不彎
居斯塔夫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展覽
第五節 1861 年,批評之火下的消防員
印象派 VS 官方藝術
第六節 1870 年,曾經有段時間
放浪生活
第二章 學院之中無新事
第一節 1856 年,馬奈表現出現實主義和獨立精神
馬奈離開庫圖爾畫室
第二節 1862 年,找一位老師
格萊爾畫室
第三節 1863 年,皇帝也參與其中
拿破崙三世接受落選者沙龍
第四節 1873 年,一件小事業
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有限合作公司
第五節 1874 年,港口的調色板
《日出 印象》:印象派的標誌
第六節 1874 年,攝影師家裡的一群畫家
第一次印象派展覽
第七節 1876 至 1886 年,當那個詞誕生之後
印象派畫展
第三章 變革中的繪畫
第一節 1841 年,運動的繪畫
畫筆、顏料、折疊畫架和水上畫室
第二節 1867 年,聖阿德列斯的周日
莫奈在勒阿弗爾
第三節 1876 年,全是水,全是水
希斯萊和塞納河洪水
第四節 1881 年,我們一起去畫牛
鄉間畫家歐仁 布丹
第五節 1883 年,畢沙羅對魯昂大加讚歎
對面大城市的印象派畫家
第六節 1893 年,花園裡的樂趣
既是畫家又是園藝師的卡伊波特
第七節 1895 年,在這黑暗的國度
馬克西米利安 盧斯發現比利時的工人世界
第四章 震驚的藝術
第一節 1865 年,《奧林匹克》的風波
馬奈在沙龍展出 《奧林匹亞》
第二節 1866 年,反抗的時期
不滿的印象派
第三節 1878 年,愛國的時期
印象派已成名流畫家
第四節 1879 年,綠色精靈
印象派與酒
第五節 1881 年,她剛滿十四歲
德加展出他的小舞女
第六節 1894 年,忠於自身理念的男人
無政府主義者畢沙羅
第五章 印象派畫家真的視友如命嗎?
第一節 1868 年,妻子、愛人
貝爾特 莫裡索,女性印象派畫家
第二節 1879 年,藝術家、模特、情人
印象派畫家和女人
第三節 1881 年,畫家之間的競爭,朋友之間的爭吵
卡伊波特和德加之間的爭吵
第四節 1883 年,一對畫家知音
莫奈和雷諾阿在普羅旺斯
第五節 1886 年,作家視角下的畫家
左拉的 《作品》
第六節 1888 年,割耳
高更和凡 高
第六章 莫奈與錢財
第一節 1869 年,一段美好而又短暫的友誼
弗雷德裡克 巴齊耶,畫家兼印象派藝術資助者
第二節 1873 年,一個偉大的收藏家
讓 巴蒂斯特 富爾,歌唱家兼繪畫愛好者
第三節 1881 年,對印象派的無條件支持
杜蘭 盧埃爾,畫商
第四節 1882 年,股票風暴給繪畫市場注了水
聯合銀行的破產
第五節 1904 年,被遺忘的流浪生活
印象派藝術家變得富有
第七章 印象派畫家心系之地
第一節 1875 年,當我們漫步水邊
塞納河畔的印象派藝術
第二節 1883 年,如此美麗的地方
克勞德 莫奈來到了吉維尼
第三節 1887 年,豐產的克羅藏
克勒茲山谷裡的印象派畫家們
第四節 1890 年,離開北方,向南遷移,最後定居西部
凡 高從阿爾勒到瓦茲省奧維爾小鎮
第五節 1890 年,城牆外的那片綠色
巴黎郊區的印象派
結束語 印象派的遺產及其影響
第一節 1886 年,畫布上的點
點彩派與喬治 修拉
第二節 1888 年,在印象派畫家中沒有先知
“納比派”也不是侏儒
第三節 1910 年,”洋嘉”的睡蓮
異域的印象主義
第四節 因此,一幅嶄新的畫作是可能的
《塞尚畫著》的歌詞
第五節 藝術探索還遠未結束!
前 言
引言
一幅曾經被認為粗鄙不堪的畫如何能出現在奶奶的巧克力盒子上?一群曾經被嘲弄和羞辱的藝術家何以被人頂禮膜拜?一群曾經囊中羞澀的畫家,他們的作品又何以賣出數百萬元的價格?最為重要的是,這群男男女女究竟如何經歷了這場不同尋常的印象派藝術冒險呢?
在19世紀的後半葉,這一小群藝術家擺脫了學院派的規則。他們人數不多,遭受著尖銳的批評。他們辛勤創作,毫無懈怠。他們向城鄉風景投去了新的目光。他們熱衷於色彩、光線和運動,
專注於輕薄的霧霾和濃厚的霧氣。從此之後便有了這樣的說法: 他們嘗試描繪事物的印象,他們是印象派(impressionnistes)。這個詞一開始被創造出來本是為了嘲笑他們,但它後來成了有史以來最讓人著迷的藝術運動的名稱和標誌,被廣泛接受。這個詞選得很妙,所謂印象(impression)就是按、壓和留下痕跡的動作。莫奈、雷諾阿和畢沙羅在作畫時都充滿了活力。他們的筆觸生動具體,隨著筆尖壓力的變化顏料在畫面上留下痕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印象是大腦對於刺激和興奮的反應。1877年4月17日,第二屆印象派展覽舉行之際,泰奧菲爾 戈蒂耶(Thophile Gautier)的女婿、藝術批評家埃米爾 貝爾傑拉(mile Bergerat)曾在《法蘭西共和國公報》(Journal officiel de la Rpublique franaise)撰文,質疑究竟該如何理解這個詞,這一問題在今天仍能引起人們共鳴:”印象派畫家,行吧,就這麼稱呼吧。但至少得弄明白這詞的含義或者它現在有什麼新的內涵。在裝修工人的手冊裡,我們把工人刷在布面或板面的第一層油漆稱作‘印象漆’(peinture dimpression)。這些年輕藝術家所採用的‘印象派’的說法大概跟這層意思沒多少聯繫。這群藝術家有二十來人,積極地組成了一個畫派,巴黎的看客們也對他們議論紛紛。”
這些男男女女僅靠手中的一支畫筆就掀起了一場革命,改變了我們看待繪畫,甚至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們究竟是何許人也?時至今日,他們早已無人不知無處不在,在博物館裡受到頂禮膜拜,這甚至使我們忘記了他們曾是革命者。皮埃爾 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研究馬奈的作品時說道:”這場革命催生了這種描繪世界的方式,而這種方式現在已經變得如此司空見慣,甚至到了這樣的地步: 我們認為馬奈的作品曾引起醜聞這件事本身已經變得聳人聽聞了——即使還算不上是醜聞。”總而言之,布爾迪厄認為我們”不應該將這次革命看得太稀鬆平常,畢竟我們今天觀看的方式即源自於此”。印象派的出現總是被當作藝術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事實絕非如此。莫奈不是那種天才,某天早上起來就說著”嘿,來點改變吧,讓我來創立個新畫派,就叫印象派”。雷諾阿也不是有著超自然天分的藝術家,不是什麼拿調色盤的莫紮特或者拿畫筆的蘭波。這些人都是他們所處時代的產物,當時正處法蘭西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國之交,而他們選擇了革命性的美學風格。這群年輕人對社會、政治、制度、藝術和他們周圍的世界都提出了同樣的問題,而這一切在當時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化的進程擾亂了城鄉的風景,社會的組織結構不斷變化,經濟和工業精英取得了優勢社會地位。
就在幾十年前,沒人會想到汽車會代替馬車,鐵路將橫穿法國,而那些曾保留著中世紀特徵的城市也將大變樣。繪畫也因為攝影的發明而受到衝擊: 攝影師拍張惟妙惟肖的肖像只要幾分鐘,那為何還要在畫家面前枯坐許久?印象派畫家發展了繪畫的技法,也改變了繪畫的目的: 畫家認為通過自身的工作和天分,能比攝影師更好地表現水的動感。當攝影師的作品還是靜態的黑白照的時候,印象派畫家的繪畫已經是色彩繽紛而又充滿動感了。這些不同門類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引發了一種競爭,這樣來看,1874年4月第一次印象派畫展在著名攝影師納達爾的工作室裡舉行也就順理成章 了。
這次冒險引人入勝。但竟然所有人都能注意到正在發生的美學變革,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鮮有發生。印象派如此深刻地影響其同時代的人,並且造成了長遠的反響,甚至說改變了我們觀看的方式也不為過。這樣的繪畫運動真是絕無僅有。面對這場變革,有人竭力反對,有人不知所措,但絕不會有人漠不關心。各家報紙對每次的印象派展覽都做了報道,對各種爭論也不肯錯過。各種爭論十分激烈,似乎所有人都有話可說,不管說得是否中肯。當藝術批評家路易 勒魯瓦(Louis Leroy)發現莫奈的《日出 印象》(Impression, soleil levant)這件今天被認為是印象派的《蒙娜麗莎》的時候,他1874年4月25日在《喧聲報》(Le Chavrivari)上寫道:”哪怕是隨便亂塗幾筆的廢紙也比這幅海景更像繪畫。”我們對這不知所謂的批評和其輕率的作者感到好笑,但這是建立在我們知道印象派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遺產並且他們在藝術史上是多麼與眾不同的基礎上的。老實說,我們今天如果對當代藝術感到不舒服,又會用什麼眼光看待這些創新的藝術家呢?應該對路易 勒魯瓦寬容一點。他確實對印象派藝術一無所知,但這場變革來得實在太快了: 如果要嚴格地劃分時間界限的話,印象派只存在於1874年到1886年,也就是從第一次到第八次印象派展覽舉行期間。如果界限劃得寬鬆些,康斯坦布爾和透納,甚至是德拉克洛瓦都可以看作19世紀上半葉印象派的先驅。而從結束的時間來說,莫奈直到1926年去世之時還在創作,而整個20世紀利用他遺產的藝術家也不在少數。甚至今天,印象派在普羅大眾和博物館收藏那裡也毫無式微之態。
這些被當作藝術史上的大人物的年輕人是誰?這些激起了人們激情的印象派畫家是誰?他們組成了一個有著共同訴求的藝術家群體。但這並不足以稱為”畫派”,當唐吉老伯用這個詞的時候他是帶著敬意的。唐吉老伯是個顏料商人,也熱心支持著這些脫離學院派的年輕藝術家。這些年輕人有的成為世界級的名人: 莫奈、希斯萊、畢沙羅、塞尚、雷諾阿、貝爾特 莫裡索(Berthe Morisot)其他人沒那麼重要,但同樣對於”現代繪畫”的發展與傳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喜歡將”印象派”作為標簽貼在一些人和作品身上。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印象派”只能概括一個藝術家一生的一部分。一些畫家始終活動在印象派運動的外圍,卻沒有加入其中;另一些則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比如雷諾阿。如果一個真正的印象派畫家必須是參加了從1874年到1886年所有畫展的,那這樣的人只有一個,就是畢沙羅。與之相反,愛德華 馬奈從未參加過一次印象派展覽,文森特 凡 高也是如此。這樣的標簽有時候是很容易出錯的。難道所有反對學院派並且堅持在室外作畫的藝術家都是印象派?這樣的問題在當時就已經被提出了,並且在當事人之間經過了激烈的討論。印象派運動就像一片波瀾壯闊的星雲,需要從廣度上去把握住它。
這些印象派畫家在成為被人敬仰的藝術家和繪畫明星之前,也曾是些惹人厭惡的年輕人,而這也正是他們的魅力之一。他們不停地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