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春秋》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所作,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二百四十二年間的歷史事件。其文辭簡略,加上流傳過程中竹簡脫落和傳抄錯誤,後人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於是便出現了各種為解釋《春秋》而作的著作,稱作「傳」。在《春秋》各傳中,《左傳》對《春秋》的簡略敘事做了補充,增補了二百四十多年中很多史事的記錄。它不僅記魯國一國的史實,還兼記各國歷史;不但記政治大事,還廣泛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的「小事」,大大豐富了《春秋》的內容,為後人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左傳》敘事詳細具體,對事件的來龍去脈、人物的言行都有深入的描繪,情節跌宕起伏,塑造了眾多鮮明的人物,善用修辭,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公羊傳》主要講義理,釋史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的「微言大義」。《穀梁傳》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重視「以例解經」,較《公羊傳》更為細密。三傳各有側重,被合稱為「春秋三傳」,流傳至今。為方便讀者閱讀,此次出版,以「春秋經」為脈絡,將三傳內容組合,免去讀者翻檢之煩,實現「春秋經」與「春秋三傳」內容上的大融合。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