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完顏家族集體記憶的研究,探索其家族歷史記憶與集體記憶的重構、當代民俗文化旅遊村的建設等課題。經過多年深入的民族志調查,作者梳理了完顏家族的過去和現在、他們對金代皇族後裔身份的隱瞞與堅守、對確認其滿族(女真)身份的執著與放棄,重建當代話語情境中的關隴地區完顏氏家族的集體記憶。涇川完顏村村民是完顏宗弼(金兀朮)後裔,有皇室血統。1234年蒙古滅金,皇族完顏氏四散逃難,其中一支就逃到了涇川,在此生活了近八百年。這是僅有的一支長期保留完顏姓氏的支系(其他支系已改姓完、顏、王、汪、苑、粘、金、漢等),他們儘管長期以來對外保守族源秘密,以漢族身份與周邊漢民融合,漢化程度日漸深化,但他們內心始終堅守其「皇族後裔」身份與文化傳統。改革開放以來,他們還曾經多方申訴,要求確認其滿族身份。完顏家族的訴求雖未得到滿足,但是,由於家族精英積極展示其與眾不同的文化習俗,政府相關部門也意識到完顏家族的「民族特色」潛在的文化旅遊價值及經濟意義,將完顏民俗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建設完顏民俗文化旅遊村,打造完顏民俗文化旅遊節。完顏村村民的文化習俗得到官方認可與尊重、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也就不再執著于其滿族身份的確認。作者簡介
楊田,暨南大學中華文化港澳台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副教授,蘭州大學碩士、加拿大McMaster大學博士、中山大學博士后,專註于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社會科學大數據研究、涉僑文化研究;發表20多篇CSSCI、SCI學術論文,擁有多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和一項專利授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參与、主持多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和國家級、省市級科研項目。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