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明清時期江南地區長期穩定與繁榮的內在機制。作者結合江南河湖密布、災害頻發的自然環境與官僚、士紳、地主、商人等階層互相糾纏的複雜社會結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官府和民間力量如何通過行政管理、水利調控、災害應對、城市防護、行業保障、文化控制及鄉約規範等手段,以應付常態和變態下的環境問題,實施區域社會的較好控制。本書揭示了中央政府、地方官府和民間社會三方力量的協調機制,且地方士紳作用突出的特質,解答了江南賦役沉重但社會長期穩定的原因,提出了江南地區存在的成熟的社會控制與基層治理的模式,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作者簡介
馮賢亮,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江南地區史、明清史、中國社會經濟史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曾獲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出版政府獎等。著有《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太湖平原的環境刻畫與城鄉變遷(1368-1912)》、《近世浙西的環境、水利與社會》等。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目錄
緒論 江南的概念、環境與社會控制研究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