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上海六千年》從考古、歷史、藝術、文化、地理、科技、經濟等不同領域切入,深度挖掘了上海建設經濟、貿易、金融、航運、科創”五個中心”的歷史底蘊,生動勾勒出上海跨越六千年的文明演進軌跡——從中華文明南北交融,到中西文明交流互鑒,上海始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擁抱世界,以面向未來的姿態開拓進取。這條綿延六千年的發展之路,正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統一性、創新性、和平性、包容性的生動寫照,在中國萬年文化長卷與五千載文明星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作者簡介
主要作者: 熊月之,上海歷史研究的卓越領軍學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長期致力於上海史、中國近代史及都市文化研究。歷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歷史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及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生導師,並擔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等職。葛劍雄,當代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師從譚其驤先生。1983年獲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圖書館館長,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傑,上海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知名考古學家,長期致力於新石器時代考古與上海地區文化遺產研究。現任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專委會委員,主持青龍鎮遺址等重大考古項目。
目錄
第一部分6000年:從滿天星斗到中華文明的統一體
第一章 最初的上海
最初的上海
從崧澤到良渚:中華文明大一統的史前根基
何以上海
互動現場:大陸架有遠古人類,居海邊還食野鹿
第二章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從廣富林文化到馬橋文化
廣富林人依水而居,馬橋人刻畫陶文
從滿天星斗到中華文明統一體
廣富林低谷和”馬橋再出發”:海納百川向未來
互動現場:如何找到史前遺址,馬橋文化遺址或有高級聚落
第二部分2000年:從楚風東漸到千帆之港通江達海
第三章 華亭鶴唳:從春秋戰國到魏晉南北朝
春申、華亭與滬瀆
楚風東漸,吳楚一體
吳楚越大歷史:神話敘事中的上海六千年
互動現場:上海的陸機、陸雲、袁崧為何不廣為人知
第四章 從青龍鎮到上海港:古代中國的盛與衰
以港興市:從青龍鎮到上海港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