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方法的空間-嘉庚故里模式語言 劉昭吟 張雲斌 97875535313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文化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30
商品編號: 978755353130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作為方法的空間-嘉庚故里模式語言
ISBN:9787553531304
出版社:上海文化
著編譯者:劉昭吟 張雲斌
頁數:4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377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一棟建築,一條街道,一片城區,一座城市,無論大小,它們都承載了各種各樣的人的活動與關聯。正是或日常、或特例的行為不斷積淀,讓這些空間擁有特別的氣質與氛圍,成為本地人的留戀與遊客的嚮往。從遠山、道路、建築、樹木,甚至民俗活動與公廁中,看到人與空間的彼此塑造,看到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內涵,看到地方特有的味道。從尋找地方特質的出發,《作為方法的空間(嘉庚故里模式語言)》是認識集美學村與集美大社的起點,也是城市更新的第一課。它提供了認識城市空間的方法與一個歷史城區的分析案例——這種空間特質是歷史的「包漿」,是城市更新中最應該被看到、受愛護,並得到傳承的未來,是城市更好的未來。一維的文字建構認知,二維的圖片輔助意象,被三維構造環環相扣地組織起來,閱讀本書成為一場空間穿梭的旅程,與嘉庚故里實體空間相映成趣。希望讀者朋友們也能在閱讀本書時享受這一旅程。

作者簡介

劉昭吟,集美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台籍教師,鄉愁經濟學堂秘書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創新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畢業於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專業領域涉及區域產業經濟分析和政策建議、社區營造的機制與行動、社會空間的參与式設計。

目錄

序 兼論《一種模式語言》之於形式生成的局限
前言
上篇 僑鄉之集美學村
1 僑鄉:外向反身性
2 集美學校:從近代至共和國的縮影
3 學-村治理:從自治體到領地集合體
4 學村完整性:聯外有限,內部不分
5 天馬山:被遺忘的心靈故鄉
6 集美海岸:自然野性的馴化
7 地區到達:在移動中建構意象
8 地區交通:延展與縫合
9 學村門戶:到達過渡
10 建成環境形貌:地形、建設與動線
11 高地建築:家國情懷地標
12 大台階:回望僑鄉
13 鰲園海灘:從生產性到娛樂性
14 泛舟:三池的靈氣
15 操艇:人與海的切身關係
16 龍舟賽:從自組織到專業賽事
17 散步道:人在景中
下篇 共同體之集美大社
18 集美大社:僑鄉高地的韌性
19 學村辦事處:共治博弈的殘跡
20 角頭:血脈地點
21 祠堂:亦祠亦廟,亦聚亦斗
22 大祖祠廣場:團結的原點
23 正月十五割香:共同體的團結動員
24 共有地:私有與公共之間
25 自建房:住屋與衛生
26 僑房:不只是風格和資產
27 樹地:人—樹—建築物
28 檐下:街巷的河口濕地
29 可達的公廁:福利性環衛
30 引玉園:靜奧的背
附錄1 集美學校發展過程簡表
附錄2 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批轉《承認集美學村公約》
附錄3 集美學村籌備委員會規程
附錄4 關於撤銷集美學村雜捐和丁糧的幾個政府通知
附錄5 集美學校辦學主旨
附錄6 集美小學記
附錄7 集美解放紀念碑記
附錄8 為識字運動告民眾書
附錄9 集美大社的知名僑房概況
附錄10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