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導論 以兒童的心理需求和視線高度作為研究視角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 研究背景
1 1 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兒童權利缺失
1 1 2 國際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持續推進
1 1 3 城市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切實需求
1 2 研究意義和創新點
1 2 1 研究意義
1 2 2 研究創新點
2 基本概念
2 1 兒童群體
2 1 1 兒童心理特徵
2 1 2 兒童行為特徵
2 1 3 兒童友好場所特徵
2 2 社區街道
2 2 1 社區的含義
2 2 2 社區街道
2 2 3 社區街道與社區
2 2 4 社區街道中的環境要素
3 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3 1 國內外兒童友好理論
3 1 1 國外兒童友好理論沿革
3 1 2 國內兒童友好理論綜述
3 2 城市公共空間理論
3 2 1 國外城市公共空間理論沿革
3 2 2 國內城市公共空間理論研究
3 3 兒童友好城市與街道
3 3 1 兒童友好城市研究
3 3 2 兒童友好街道設計理念
3 3 3 兒童友好街道評價標準
3 4 國內外實踐案例
3 4 1 國外實踐案例
3 4 2 國內實踐案例
3 5 研究現狀總結
上篇 可供性理論下的社區街道空間兒童友好度評價
4 相關理論及研究方法
4 1 可供性理論
4 1 1 可供性理論內涵及發展
4 1 2 可供性的表現層次
4 1 3 不同程度的可供性實現
4 1 4 可供性與活動
4 2 可供性理論與設計
4 2 1 可供性理論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4 2 2 可供性理論應用于兒童友好空間設計的可行性
4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4 3 1 研究對象
4 3 2 研究內容
4 3 3 研究方法
5 可供性視角下兒童友好型社區街道評價體系構建
5 1 兒童友好型社區街道可供性分類
5 2 兒童友好型社區街道評價指標選取
5 2 1 社區街道中兒童活動的需求
5 2 2 影響可供性的物質環境要素
5 3 兒童友好型社區街道可供性表現量化
5 3 1 認知可供性的量化評價標準
5 3 2 功能可供性的量化評價標準
5 3 3 社會可供性的量化評價標準
6 兒童活動特徵調研及傾向性分析
6 1 調研範圍與調研過程
6 1 1 調研範圍
6 1 2 社區概況
6 1 3 調研對象
6 1 4 調研過程
6 2 社區街道中的兒童活動分析
6 2 1 兒童活動的年齡特徵
6 2 2 兒童活動的時空特徵
6 2 3 兒童活動的類型偏好
6 3 受訪者對社區街道內各環境要素的態度
6 3 1 受訪者對各環境要素的重視程度
6 3 2 受訪者對各環境要素的可供性評價
6 3 3 兒童在社區街道中的活動感受
7 兒童友好型社區街道空間可供性評價
7 1 認知可供性評價
7 1 1 社區街道認知可供性評價結果
7 1 2 社區街道認知可供性表現分析
7 1 3 街道環境要素對兒童認知的潛在和消極可供性
7 2 功能可供性評價
7 2 1 社區街道功能可供性評價結果
7 2 2 社區街道功能可供性表現分析
7 2 3 街道環境要素對兒童活動的潛在和消極可供性
7 3 社會可供性評價
7 3 1 各社區街道社會可供性評價結果
7 3 2 社區街道社會可供性表現分析
7 3 3 街道環境要素對兒童社會交往的潛在和消極可供性
7 4 社區街道認知、功能和社會可供性評價總結
7 4 1 安全性和開放性共存
7 4 2 偏好和多樣的可供性
7 4 3 積極可供性和消極可供性
7 4 4 實現可供性和潛在可供性
8 兒童友好型社區街道環境可供性優化策略
8 1 重視空間環境的整體性
8 1 1 整體性原則
8 1 2 相關問題及具體表現
8 1 3 合理統籌資源,重視空間環境的整體性
8 2 提升友好參與的多樣性
8 2 1 多樣性原則
8 2 2 相關問題及具體表現
8 2 3 引導活動內容,提升友好參與的多樣性
8 3 考慮改造結果的平衡性
8 3 1 平衡性原則
8 3 2 相關問題及具體表現
8 3 3 平衡需求矛盾,明確更新改造的目的性
下篇 數字技術方法下的社區街道空間兒童友好度評測
9 相關理論及研究方法
9 1 空間品質測度
9 1 1 空間品質
9 1 2 街道空間品質的量化測度
9 2 街景圖像
9 2 1 街景與空間感知
9 2 2 街景圖像的數據信息
9 3 機器學習
9 3 1 機器學習概述
9 3 2 機器學習與城市更新
9 3 3 計算機視覺
9 4 研究對象與方法
9 4 1 研究對象
9 4 2 研究內容
9 4 3 研究方法
10 ”一米視角”下社區街道空間品質評價模型構建
10 1 兒童視角下社區街道空間品質評價指標選取
10 1 1 評價指標選取原則和步驟
10 1 2 街道空間品質評價指標的選取與定義
10 2 街景圖像來源及量化
10 2 1 街景圖像來源
10 2 2 街景圖像語義分割
10 2 3 街景圖像色彩聚類和視覺熵計算
10 2 4 量化結果統計
10 3 街道空間主觀感知數據搜集
10 3 1 街道空間主觀感知數據搜集途徑選擇
10 3 2 基於Elo系統的主觀偏好數據搜集平臺搭建
10 3 3 街道空間主觀感知數據統計與處理
10 4 街道空間品質評價及量化數據預處理與分析
10 4 1 數據預處理與分析
10 4 2 街道空間品質評價指標相關性分析
10 5 兒童視角下社區街道空間品質評價模型訓練
10 5 1 回歸模型選擇
10 5 2 機器學習回歸模型搭建與訓練
10 5 3 模型解釋與結果分析
10 6 基於特徵相關性與重要性的空間品質影響因素研究
11 ”一米視角”下社區街道空間品質測度
11 1 研究範圍與對象
11 1 1 研究範圍
11 1 2 社區概況
11 2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各指標特徵
11 2 1 社區街道空間各環境要素指標特徵
11 2 2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各指標的空間分佈特徵
11 3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總體特徵
11 3 1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總體特徵
11 3 2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空間分佈特徵
11 3 3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構成模式
11 4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現狀及問題
11 4 1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現狀
11 4 2 社區街道問題總結
12 兒童友好型社區街道的空間品質優化策略
12 1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優化目標及原則
12 1 1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優化目標
12 1 2 社區街道空間品質優化原則
12 2 指標分級優化策略
12 2 1 安全性維度優化策略
12 2 2 舒適性維度優化策略
12 2 3 導向性維度優化策略
參考文獻
附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