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許嬋,女,1984年生,四川省樂至縣人。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博士,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建築、規劃與景觀學院訪問學者。現任四川師範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講師,人文地理學、學科教學(地理)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與城市專委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社會地理學和可持續發展教育。在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城市規劃》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國家重點研發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主持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項目,並承擔多項地方政府及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曾榮獲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佳作獎”,獲評四川師範大學本科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以及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 1 社會空間概念解析
1 1 1 作為群體佔有區域的社會空間
1 1 2 作為群體網絡組織的社會空間
1 1 3 作為個體位置系統的社會空間
1 1 4 作為人類活動產物的社會空間
1 1 5 本書對社會空間的定義
1 2 社會空間研究的重要性
1 3 韌性概念解析與重構
1 3 1 心理學中的韌性
1 3 2 生態學中的韌性
1 3 3 災害風險管理中的韌性
1 3 4 城市與區域研究中的韌性
1 3 5 本書對”韌性”的定義
1 3 6 社會空間韌性
1 4 韌性研究的重要性
1 5 本書的研究動因
1 5 1 全球化深化背景下詮釋社會空間需要創新視角
1 5 2 多學科融貫背景下拓展韌性研究亟待付諸實踐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綜述
2 1 西方社會空間研究的主要流派
2 1 1 人文生態學派
2 1 2 新古典主義學派
2 1 3 行為主義學派
2 1 4 新馬克思主義學派
2 1 5 新韋伯主義學派
2 1 6 小結
2 2 國內城市社會空間研究進展
2 2 1 研究興起階段
2 2 2 研究豐富階段
2 2 3 研究深化階段
2 2 4 小結
2 3 國內外城市社會空間研究評述
2 4 國外城市韌性研究進展
2 5 國內城市韌性研究進展
2 5 1 萌發階段
2 5 2 成長階段
2 5 3 繁榮階段
2 6 國內外城市韌性研究評述
2 6 1 韌性研究的尺度
2 6 2 韌性研究的焦點
2 6 3 韌性研究的方法
2 6 4 韌性研究的應用
2 6 5 城市與區域韌性研究的機遇與挑戰
第三章 北京市核心區社會空間概況及數據方法
3 1 北京市核心區社會空間概況
3 1 1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3 1 2 整體的社會空間沿革
3 1 3 核心區研究價值所在
3 1 4 不同尺度的研究進展
3 2 數據資料概述
3 2 1 分街道人口數據
3 2 2 土地利用數據
3 2 3 主要公共服務設施分佈數據
3 2 4 道路網絡數據
3 3 研究方法
3 3 1 因子生態分析
3 3 2 空間統計分析
3 3 3 人口數據空間化
3 3 4 網絡分析
3 4 技術路線
第四章 北京市核心區社會空間結構演變及其動力機制
4 1 基於”四普”的核心區社會空間結構分析
4 1 1 主因子提取
4 1 2 因子空間特徵
4 1 3 社會空間類型劃分
4 1 4 社會空間結構模式
4 2 基於”五普”的核心區社會空間結構分析
4 2 1 主因子提取
4 2 2 因子空間特徵
4 2 3 社會空間類型劃分
4 2 4 社會空間結構模式
4 3 基於”六普”的核心區社會空間結構分析
4 3 1 主因子提取
4 3 2 因子空間特徵
4 3 3 社會空間類型劃分
4 3 4 社會空間結構模式
4 4 核心區社會空間演變的動力機制
4 4 1 社會空間主因子變化
4 4 2 社會空間類型變化
4 4 3 社會空間結構演替
4 4 4 分異與演變的動力機制
4 5 小結
第五章 北京市核心區社會空間主因子空間自相關測度
5 1 空間數據的空間依賴性與異質性
5 2 城市社會空間的依賴性與異質性
5 3 各主因子的全域空間自相關測度
5 3 1 1990年主因子全域空間自相關測度
5 3 2 2000年主因子全域空間自相關測度
5 3 3 2010年主因子全域空間自相關測度
5 3 4 核心區主因子全域自相關特徵小結
5 4 各主因子的局部空間自相關測度
5 4 1 1990年主因子局部空間自相關測度
5 4 2 2000年主因子局部空間自相關測度
5 4 3 2010年主因子局部空間自相關測度
5 4 4 核心區主因子局部自相關特徵小結
5 5 相關問題的討論
第六章 北京市核心區空間化人口數據的社會空間特徵
6 1 人口數量的空間特徵分析
6 1 1 基於網格計算的人口數據空間化及其統計分析
6 1 2 基於地統計的人口密度分佈模擬及其特徵分析
6 1 3 空間化的人口數據對於核心區人口疏解的啟示
6 2 人口屬性的空間特徵分析
6 2 1 老年人口和外來人口的空間分佈
6 2 2 學齡人口的空間分佈
6 2 3 少數民族人口的空間分佈
6 2 4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空間分佈
6 3 與社會空間類型劃分結果對比
6 4 小結
第七章 北京市核心區服務設施可達性的社會空間效應
7 1 數據準備
7 1 1 路網數據
7 1 2 居住用地數據
7 1 3 公共服務設施數據
7 2 主要公共服務設施可達性分析
7 2 1 醫療設施可達性分析
7 2 2 教育設施可達性分析
7 2 3 公園綠地可達性分析
7 2 4 小結
7 3 主要公共服務設施分佈公平性分析
7 3 1 醫療設施公平性分析
7 3 2 教育設施公平性分析
7 3 3 公園綠地公平性分析
7 4 小結
第八章 北京市核心區社會空間韌性演變及其適應模式
8 1 韌性評價指標研究進展
8 1 1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