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本書由江蘇蘇州幹部學院組織編寫。江蘇蘇州幹部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為黨育才,為黨獻策”初心,以”立足蘇州、服務江蘇、輻射全國”為辦學定位,以”蘇幹院 故事薈”黨建品牌為載體,秉持”明德至善 創新思進”校訓,按照”一核兩翼,建設兩平臺,打造四高地”的辦學特色和發展理念,努力打造成為”開展黨性教育和錘煉黨性修養的信仰高地、弘揚改革開放精神企業家精神的精神高地、講好踐行新發展理念蘇州故事的宣傳高地、提升領導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實訓高地”。
目錄
一、經濟強篇
精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智改數轉網聯” 賦能製造業 奮力打造 “智造之城”
以專用信用報告 “小切口” 撬動營商環境 “再優化”
從 “馬路市場” 到 “服裝之都” 常熟服裝城的時尚蝶變
創新 “標準地 + 雙信地 + 定制地” 供應模式 打造項目供地
營商頭等 “倉”
太倉打造對德合作示範區好看窗口
昆山 “無中生有” 構築千億級高端食品 “甜蜜產業”
先行先試創新創優 昆山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上爭做示範
創新 “工業大腦” 吳江 “數字管理” 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 打造中國開發區升級版
“十個一” 新興產業培育機制造就 “全國醫藥產業第一方陣”
勇向國際舞臺潮頭立 亨通集團光電項目追光逐夢
二、百姓富篇
精準高效打造蘇州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智慧大腦”
以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勾畫蘇州農業農村現代化美好藍圖
向新而行 蘇州推進健康城市建設的前沿探索
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蘇州長護險 “擴容提質” 成效顯著
構建新時代成長體系 蘇州交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答卷
走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 永聯村的實踐探索與啟示
黨建引領致富路 蔣巷村變身新時代 “桃花源”
“頤養金倉”:打造縣域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太倉樣本
深化產教融合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雙元制” 學徒培養新實踐
昆山以 “三個一” 機制打造縣域公共服務 “城鄉共同體”
靈湖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振興之路
三、環境美篇
深化 “聯合河長制” 推進跨界河湖聯保共治
口袋公園:兜住蘇州人的 “綠色福祉”
守護好看長江 張家港傾力打造 “江海交匯第一灣”
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 張家港東沙化工園區 “綠色變身記”
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共生共榮的常熟模式
打造生態農牧循環東林模式 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高標準建設太湖生態島 全力唱響新時代 “太湖美” 樂章
高質量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走出 “金黃橋” 蝶變之路
蘇州工業園區打造全球 ESG 發展新高地的創新實踐
生態美 百姓富 繪就新時代江南魚米鄉樹山新畫卷
四、社會文明程度高篇
數智改革 周到服務 “蘇周到” App 打造政務生活服務新標杆
蘇州率先開展全域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創新實踐
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 貢獻古城保護的蘇州方案
張家港以 “文明之筆” 繪就城市新圖景
“新” 改造破解 “舊” 難題 昆山柴王弄宜居樂居的 “幸福答卷”
“一站式” 分級解紛工作法助力吳江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
扎實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 落地新消費應用場景
黨建引領 “三圈六型” 基層治理 姑蘇區構建社區分類治理新體系
傾聽民聲辦實事 姑蘇區 “社情民意聯繫日” 為百姓添福氣
創新打造 “周新民黨建工作室” 打通非公企業黨建 “最後一公里”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