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研究了生態文明的基本意涵,闡述了其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生態文明入憲的深遠意義,系統分析了中國憲法的生態觀,深入論證了生態文明規範體系的分層協同實施機制,緊密結合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需求,提出有效的憲法與法律保障方案,從而系統回應了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所面臨的重點問題。本書還提出了在中國構建生態憲法的系統性設想,融合了憲法學、環境法學、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打破部門法藩籬,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跨學科的研究視角,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綜合性、針對性的理論框架,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憲法智慧與憲法方案。作者簡介
張震,男,1977年出生,河南南陽人。西南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西南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西南政法大學城市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現代法學》編輯委員會委員、《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副主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憲法學》《新時代中國憲法理論》主要編寫人員。兼任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行為法學會行政法治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研究會青年人才、最高人民法院國家責任研究基地研究員、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高級研究員;中共重慶市委法律顧問、重慶市政府立法評審委員、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重慶市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四川省八五普法宣講團成員,重慶市憲法宣講團成員、重慶市深學篤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宣講團成員,重慶市「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傳活動宣講團成員、重慶市關工委工作團法宣分團成員、重慶市人民檢察院聽證員。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lO余本,于《人民日報》《中國法學》《現代法學》《法學評論》《法商研究》《東方法學》《當代法學》《政治與法律》《法學論壇》《法學雜誌》等報刊發表文章8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全文轉載10餘篇,並於2015、2022、2023等年度榮列CLSCI高產作者。科研成果榮獲全國第七、八、十屆中青年憲法學者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法學會第十一、十二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徵文獎,重慶市第二屆法學優秀成果獎等多項榮譽獎勵。獲全國第四屆青少年法治教育優秀輔導員、2016—2020年重慶市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個人、西南政法大學金平法學基金教學貢獻獎、首屆「西政好老師」、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目錄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