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1
1 1基本概念1
1 2國土空間規劃的性質與作用5
1 3中國國土空間規劃歷史沿革6
本章 小結23
複習思考題23
第2章 國土空間規劃的理論依據24
2 1區位理論概述24
2 2地域分異規律理論概述32
2 3區域協同理論概述35
2 4空間正義理論概述39
2 5資源優化配置理論概述43
2 6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概述46
本章 小結47
複習思考題48
第3章 國土空間規劃方案編制49
3 1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總體框架49
3 2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總則53
3 3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程序55
本章 小結60
複習思考題61
第4章 資源環境承載力與適宜性評價62
4 1”雙評價”概述62
4 2”雙評價”的一般程序與主要內容71
4 3評價成果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的應用84
本章 小結90
複習思考題90
第5章 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研究與選擇91
5 1國土空間規劃戰略研究的內涵與內容91
5 2國土空間規劃空間發展戰略模式選擇96
5 3國土空間規劃戰略選擇依據98
5 4國土空間規劃戰略目標的制定100
本章 小結105
複習思考題106
第6章 國土空間規劃格局107
6 1構建國土空間規劃格局的內涵、作用與任務107
6 2國土空間規劃格局主要類型與要素構成109
6 3國土空間規劃格局劃定的基本邏輯與技術流程113
本章 小結120
複習思考題121
第7章 國土空間”三線”劃定122
7 1永久基本農田劃定122
7 2生態保護紅線劃定131
7 3城鎮開發邊界劃定139
本章 小結150
複習思考題151
第8章 國土空間用途分區與要素配置152
8 1國土空間規劃分區152
8 2國土空間要素配置160
本章 小結168
複習思考題168
第9章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169
9 1相關概念內涵169
9 2理論依據171
9 3規劃體系與性質173
9 4規劃編制的內容與技術路線179
9 5規劃編制的關鍵技術方法184
本章 小結201
複習思考題202
第10章 中心城區規劃203
10 1規劃編制重點內容203
10 2城市空間結構與佈局207
10 3城市控制線管控215
10 4城市更新與存量規劃217
本章 小結221
複習思考題221
第11章 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管理與用途管制222
11 1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管理222
11 2國土空間用途管制245
本章 小結260
複習思考題260
第12章 國外國土空間規劃的歷史經驗及教訓262
12 1國外國土空間規劃的發展簡史262
12 2國外國土空間規劃的主要模式263
12 3國外國土空間規劃的經驗借鑒277
本章 小結280
複習思考題281
精彩書摘
第1章 緒論
本章 導讀:
推進”多規合一”,建立全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國家的重大戰略。組建自然資源部統領國土空間規劃,是2018年國家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大突破之一。2019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增加第十八條: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經依法批准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國土空間規劃是什麼?為什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國土空間規劃與以往規劃有什麼異同點?本章 將圍繞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概念、產生背景、形成歷程和目標性質進行闡述。
重點問題:
國土、國土資源、國土空間的聯繫與區別
國土空間規劃的類型和體系
國土空間規劃與其他規劃的聯繫及區別
國土空間規劃形成的地位和作用
1 1基本概念
1 1 1國土空間的概念
國土空間是國家主權與主權權利管轄下的地域空間,是國民生存的場所和環境,是包括領陸、領空、領海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專屬經濟區海域的總稱。國土空間含有鮮明的主權管轄的含義。因此,可以認為”國土空間”是一種特殊的區域空間,是具有國家層面影響力的一種*高層次的區域空間範疇。目前,關於領陸、領空、領海和專屬經濟區主要從以下方面理解吳次芳,葉豔妹,吳宇哲,等 國土空間規劃 北京:地質出版社,2019 (圖1-1):
(1)領陸。它通常指國家疆界以內的陸地部分(包括河流、湖泊等內陸水域)和它的地下層。
(2)領海。領海是沿海國主權管轄下與其海岸或內水相鄰的一定寬度的海域,是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
領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均屬沿海國主權管轄。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領海是從領海基線量起*大寬度不超過12nmile的一帶水域。中國政府於1958年9月4日宣佈中國的領海寬度為12nmile。
(3)領空。它指國家的陸地和水域之上的全部上空,其高度由大氣空間和宇宙空間的分界線來界定。目前,國際上對其垂直高度尚無明確規定。
(4)專屬經濟區。它是指在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區域,其寬度自領海基線量起不超過200nmile。在該區域內,沿海國家享有以勘探和開發、養護和管理自然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以及對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保護和保全的管轄權。而其他國家則享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無論從地理位置或法律性質上說,專屬經濟區都是介於領海和公海之間的第三種海域。自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以後,200nmile專屬經濟區已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
圖1-1國土空間範疇
國土空間具有載體、資源、生態和文化屬性。國土空間為人類提供了生活和生產的場所,具有載體屬性。國土空間蘊藏著豐富的、可供人類利用的物質和能源,具有資源屬性。國土空間中容納了各種各樣的生態環境要素,既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土地、礦物、海洋、河流、陽光、大氣、水分等自然形成的物質要素,又包括建築物和構築物等人工生產的物質要素,具有生態屬性。國土空間保留了人類活動的痕跡,反映出人類社會在不同時期的思想文化特徵,具有文化屬性。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進步,人類對國土空間的利用重點由載體屬性、資源屬性向生態屬性、文化屬性轉變。
1 1 2自然資源與國土資源
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稱。它包括土地、水、礦產、生物、氣候等多種類型的資源。
國土資源是指存在於國土領域內的所有資源,包括自然資源、社會經濟資源和人口資源(圖1-2)。從廣義上看,它是國家領土主權範圍內所有自然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的總稱;從狹義上看,它主要指一國領土範圍內的自然資源。其中,經濟資源是指在一定生產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經濟意義的各種固定資產,如工業資源、農業資源、建築資源等。社會資源主要指人力資源以及人力資源服務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基礎設施。
圖1-2國土資源分類
自然資源與國土資源的關係:①內涵上的一致性。從廣義上看,自然資源和國土資源的內涵是一致的,都包括國家領土主權範圍內的各種資源。但從狹義上看,國土資源側重對自然資源的權屬進行界定。②側重點的不同。自然資源側重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價值,而國土資源則更側重資源的空間地域屬性和綜合利用價值。③相互依存的關係。自然資源和國土資源是相互依存的。自然資源是國土資源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土資源則是自然資源在國家領土主權範圍內的具體體現和綜合利用。
需要強調的是,我國法理和管理意義上的”自然資源”主要指有空間邊界或有載體、可明確產權、經濟價值易計量的天然生成物,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列舉出的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土地等。
1 1 3國土空間規劃
1 國土空間規劃的內涵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對國土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體部署與統籌安排。國土空間保護,是對承擔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資源安全等國家安全的地域空間進行管護的活動。國土空間開發,是指以城鎮建設、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等為主的國土空間開發活動。國土空間利用,是指根據國土空間特點開展的長期性或週期性的使用和管理活動。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是指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對空間格局失衡、資源利用低效、生態功能退化、生態系統受損的國土空間,進行適度人為引導、修復或綜合整治,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活動。國土空間規劃的制定與實施旨在實現對國土空間有效管控及科學治理,促進發展與保護的平衡。建立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綜合考慮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是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建設美好家園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國家戰略有效實施、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國土空間規劃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活動,與以往的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存在顯著差異。它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以下簡稱”雙評價”)為基礎,引導國土空間格局優化,旨在協調國土空間利用的矛盾,統籌安排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修復等各類空間治理活動。國土空間規劃的呈現需要規劃、土地管理、市政交通、產業經濟、災害防治等多個專業學科來支撐,因而國土空間規劃是一個繼承與創新的國土規劃;是一個覆蓋和引導全域生產力佈局的規劃;是一個注重集約節 約、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規劃;是一個實行全域全類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規劃;是能夠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提升國土空間質量功能的規劃。
2 國土空間規劃的對象
國土空間規劃的對象,*先,從空間尺度上來說,包括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其中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km2,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和我國主張,管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km2,包括由規劃尺度逐級縮小至省、市、縣、鄉鎮級行政區域範圍的四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具體到規定其用途和開發強度的某個幾百上千平方米地塊的詳細規劃;其次,就規劃空間類型來說,國土空間規劃的對象覆蓋了農業空間、生產空間、城鎮空間、海洋空間等全類型國土空間,或者說其統籌了生態空間、生活空間、生產空間這三大類空間;再次,就規劃管控要素來說,國土空間規劃既管控山水林田湖草等需要保護管控的自然資源要素,也管控城鎮、村莊、產業、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開發建設要素;*後,國土空間規劃需統籌協調區域、城鄉、陸海、地上地下等空間發展關係。總的來說,國土空間規劃是針對全域全要素的空間規劃。
1 2國土空間規劃的性質與作用
1 2 1性質
1 戰略性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層面的戰略性規劃,旨在從宏觀角度對國家整體國土空間進行長遠佈局和安排。它關乎國家的長遠發展和整體利益,對國土空間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具有全域性的指導意義。
2 基礎性
國土空間規劃是其他各類規劃的基礎和依據。它確定了國土空間的基本格局和功能分區,為其他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等提供了空間指導和約束。其他規劃在編制與實施過程中,必須遵循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
3 綜合性
國土空間規劃是綜合性的規劃,涉及自然資源、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多個領域。它需要對這些領域進行綜合考慮和協調,確保國土空間的整體優化和可持續發展。
4 約束性
國土空間規劃具有法律約束力和政策指導性。它明確了國土空間內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發展方向和開發強度等要求,對國土空間內的各項建設活動進行規範和限制。相關部門和單位在編制與實施具體項目時,必須遵循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
5 動態性
國土空間規劃是動態性的規劃,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及環境變化等因素進行適時調整和完善。通過實施動態性的國土空間規劃,可以適應新的發展需求和環境變化,提高規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6 實施性
國土空間規劃不僅是一個宏觀的戰略性規劃,還具有很強的實施性。它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按照規劃要求,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和建設項目,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
1 2 2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