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原則、權屬權益、轉化權益、許可權益、融資權益、救濟權益、域外權益、產業權益等。以國家安全觀為思想指導,以國家可持續創新保障機制為探索目標,以西方激勵理論與科技成果轉化運營改革為實踐手段,針對知識產權的「中國科技法治」問題,總結中國關鍵核心科技生成全過程中,從科技倫理定位、數字權益正當性、成果轉化多元化權益分享、開放許可與質押融資風控、侵權與域外救濟,到新興產業實踐,探索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科技法治的新問題與新思考。本書在研究方法上,首先,採取內在科技權益制度演進和外在國家安全相結合的結構主義整體性邏輯方法,以整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原則,以可持續性創新及其權益濫用規制為導向,採取科技權益保障從權屬到產業化全過程的體系化研究視角,選擇科技創新的雙重目標「可持續性再創新國家安全」這一對平衡結構作為考察對象,兼顧權利與法益、國有與私有、中國組織優勢與西方創新經驗的邏輯要素。其次,利用量化分析法,通過國內外數據庫檢索,整理和量化分析科創成果數據和案例;對比我國和西方主要法律規範發展脈絡,探究科技創新與法律保障的內在邏輯;挖掘區域優勢,洞察關鍵問題點;最後,本書研究主要涉及知識產權法學、產業經濟學等交叉領域,圍繞主題進行跨學科的融合研究。試圖構建「理論-經驗-國情」的解釋框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