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彙集了第四屆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實務論壇精華,通過故意認定規範化和非法佔有目的的深度剖析,搭建起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的堅實橋樑,為犯罪主觀要素的認定提供全方位指導。 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刑法學者在本書中展現了對「概括明知」和詐騙行為構造的創新思考,以新銳視角重新審視傳統難題,為刑法學研究注入新鮮活力,彰顯了青年一代的學術擔當。 針對司法實踐中犯罪主觀要素認定的疑難雜症,本書提供了系統化、多層次的解決方案,從理論根基到實務操作,層層推進,為法官、檢察官及律師提供可操作的認定標準和方法。 書中忠實記錄了論壇報告、專家評議與現場討論的精彩互動,多元觀點交鋒碰撞,深度問題層層剖析,為讀者呈現一場思想的盛宴,感受學術探討的魅力與活力。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刑法新青年」叢書系列作品之一,集結了2023年第四屆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實務論壇的精華內容。作為一部聚焦犯罪主觀要素認定的專題著作,全書以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視角,分別以故意認定的規範化及其限度,故意中概括明知的司法認定,非法佔有目的之概念釐清、內涵與判斷路徑,詐騙行為構造與非法佔有目的的認定四個主題報告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分析。 本書匯聚了當代「80后」和「90后」青年刑法學者以及刑法界資深專家的智慧。他們立足中國刑法實踐中的實際困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學術觀點和處理方案,力求促進我國的刑法理論創新和實務發展。作者簡介
車浩,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首批青年長江學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大學博雅青年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刑法學。 出版專著《階層犯罪論的構造》以及教材《車浩的刑法題》。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在《人民日報》《南方周末》《中國法律評論》等報刊發表評論數十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課題項目。兼任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刑事法判解》執行主編、北京市檢察院檢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等學術職務。曾獲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等科研獎勵。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寶鋼優秀教師獎、北大正大教師獎等教學獎勵。目錄
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