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私募基金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尤其經過2014年到2017年井噴式增長,已與共同基金(公募基金)在日均交易量和資產管理能力方面平分秋色。但其行為模式與共同基金截然不同,是一類新的重要機構投資者。然而,中國私募基金學術研究幾近空白,對於對沖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私募基金公司特徵和對沖基金如何影響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經營管理等問題均未展開研究。 本書基於中國私募基金的實證研究,從基金經理個人特徵、基金公司治理結構和基金持倉如何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視角,分析在中國如何挑選私募基金實現FOF投資的大類資產配置。同時,基於中國制度特色和本土金融市場,為監管機構防範金融風險提供政策建議。 目前,市場上同類書籍大都基於海外情況,介紹和普及私募基金的知識。本書的最大特色是基於2010年到2017年中國私募基金行業真實數據,同時會以通俗的語言介紹給讀者,屬於大樣本的實證研究。因此,本書無論對於投資者了解基於私募基金的資產配置,還是監管機構理解私募基金對金融市場風險的影響,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簡介
李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教師、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清華大學金融學博士后(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聯合培養),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博士(碩博連讀),復旦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學士(全國數學競賽保送)。歷任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發部金融創新實驗室負責人、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會計學系助理研究員。研究興趣在於探尋金融市場價格形成過程,具體方向包括:高頻交易、市場微觀結構、金融衍生品、公司財務。在《會計研究》、《中國會計評論》、《證券市場導報》等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在中央黨校內刊《理論動態》發表政策建議,作為第一合作者參与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承擔中國證監會稽查局研究項目獲優秀立功課題,擔任《中國期貨市場年鑒》、《上海經濟年鑒》、《上海金融年鑒》、《上海金融發展報告》等出版物金融衍生品部分執筆人。目錄
第一章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