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主流宏觀經濟學認為,貨幣只是籠罩在實體經濟之上的「一層面紗」,長期來看對產出和就業等實際變數沒有影響,貨幣供給的變化只會導致價格水平同比例的變動;政府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而是產生問題的原因,所以經濟運行最好留給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但是,從大蕭條、滯脹到大衰退,作者戳穿了「自由市場」的神話,剖析了凱恩斯主義理論與政策如何屢次在危機中被迫登場,卻又屢遭背棄,揭示了主流經濟理論的片面性與意識形態底色。 本書作者曾經撰寫《凱恩斯傳》,是研究凱恩斯思想的權威學者。在全球經濟暗潮湧動的當今世界,作者重申了凱恩斯對於經濟運行和經濟理論的深刻洞見,即經濟活動存在既無法避免又不可預知的不確定性,並以自近代以來的重大經濟事件和思想爭論作為佐證。 本書不僅是一部反思經濟思想發展歷程的批判之作,更呼籲打破新古典主義的教條,正確認識貨幣與政府在經濟秩序中的怡當角色,即兩者都是人類應對不確定性的核心支柱,由此,作者為重建經濟理論框架和政策體系提供了獨到的見解。作者簡介
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1934年7月19日出生在中國哈爾濱一個俄籍猶太富商家庭,嬰兒時就同父母一起被關東軍拘押在日本一年。戰後無法拿回在哈爾濱的巨大家產,移居英國,六十多年後才重新訪問幼時的故園。《凱恩斯傳》使他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傳記作家之一」,享譽國際學術界,並被英國女王封為勛爵。這本積三十年功力的著作只有一個中心思想:經濟學不是「科學」,而是倫理學的一種應用,經濟學家首先應該具有文化和道德觀。目錄
「比較譯叢」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