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世舉,寧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民族地區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發表論文50餘篇,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5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12項。
俞運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博士,現為寧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實務、文化產業與傳播、發展傳播學研究”,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各1項。目前已經出版了三本專著和兩本教材。
目錄
上 篇 新聞採訪
第一章 新聞發現與尋找新聞線索 003
第一節 要點概述 003
第二節 案例解析 015
第二章 新聞選題 031
第一節 要點概述 031
第二節 案例解析 034
第三章 採訪策劃 039
第一節 要點概述 039
第二節 案例解析 048
第四章 採訪的類型 079
第一節 要點概述 079
第二節 案例解析 096
第五章 採訪提問的方法 106
第一節 要點概述 106
第二節 案例解析 113
第六章 記者的職業素養與職業道德 135
第一節 要點概述 135
第二節 案例解析 146
下 篇 新聞寫作
第七章 消息寫作 167
第一節 要點概述 167
第二節 案例解析 179
第八章 通訊寫作 205
第一節 要點概述 205
第二節 案例解析 210
第九章 深度報道 238
第一節 要點概述 238
第二節 案例解析 247
第十章 融媒體報道 278
第一節 要點概述 278
第二節 案例解析 295
參考文獻 337
後 記 341
在線試讀
第一章 新聞發現與尋找新聞線索
第一節 要點概述
新聞發現及尋找新聞線索對新聞採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是新聞採訪的起點和基礎,也是提升報道質量、增強新聞時效性、促進新聞創新、加強媒體與社會聯繫以及提升記者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
一、新聞發現的意義
人,是為”發現”而航行的探尋者。任何一篇新聞報道的產生,都是先由記者發現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而後進入新聞采寫環節 。因此,缺少有效的”發現”和抽絲剝繭般的探尋就沒有新聞。
沒有發現就沒有新聞。發現是新聞工作的首要前提,如果一個記者缺乏發現新聞的敏銳度,即便他採訪熟練,文筆出色,在新聞實踐過程中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困擾。在新聞採編實踐中,有的記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發現非常好的新聞線索,有的記者在同樣的環境中卻難以找到新聞線索,這歸根到底是他們的新聞發現力不同。
曾任新華社總編輯的南振中先生說過:”發現是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新聞發現就是把前人沒有報道過的新的事物和新發現的規律及時準確地傳播出去。”新聞界前輩穆青先生曾說,記者的生命力,其實就是發現力。優秀的新聞報道更是來自新聞發現力。顯然,對於記者而言,新聞發現力是其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與素養。
新聞發現是新聞采寫的前提和基礎。所謂新聞發現,是對新聞事件或事實所蘊含的價值認知與邏輯判斷。作為新聞製作生產鏈的”啟動鍵”,新聞發現的實質在於記者需要具備獨到的眼光,能夠迅速識別出哪些客觀事實具備成為公眾關注焦點的潛力,即其公共傳播價值,並據此規劃出最佳的呈現策略與表達方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