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序有詩音-中國新詩教育研究 (1919-1949) 孫曉婭 978710024564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0
商品編號: 978710024564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庠序有詩音-中國新詩教育研究 (1919-1949)
ISBN:978710024564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孫曉婭
頁數:44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484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文學史眼光,從史料出發,勘察詩歌與教育系列創新性話題,為現代文學史、新詩教育史提供了新異的研究視角和啟發。書中文獻資料豐厚博贍,視野開闊,打開了新詩教育與知識生產和傳播之間的研究張力。

作者簡介

孫曉婭,女,1973年生,文學博士,現任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詩歌研究動態》執行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詩歌。出版學術專著有《跋涉的夢遊者——牛漢詩歌研究》《讀懂徐志摩》;編撰有《中國新詩研究論文索引(2000-2009)》等。

目錄

緒論 起於危機:新詩教育場域內外
上編
第一章 大學流脈與新詩建構——以北京大學為例
第一節 從「嘗試的熱情」到新詩教育傳統的生成
第二節 新詩的發源地與「民間」的發現
第三節 西南聯大:卓爾不群的教育體制
第四節 萃取精華承襲經驗:複員后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學
第二章 「新文學」建構與詩歌教育的延展——以抗戰時期延安魯藝為例
第一節 教育空間下延安詩歌的生成:課程設置與地方經驗
第二節 魯藝詩歌的生產機制:以何其芳與《草葉》為中心
第三節 以魯藝為方法
第三章 刊內刊外:發表陣地與詩才培養
第一節 從《北京大學日刊》到《歌謠》周刊:以劉半農對《歌謠選》的選訂為切入點
第二節 新舊博弈之間:《文藝會刊》與女高師學生新詩創作統攬
第三節 燕京大學校刊《生命》與冰心的「聖詩」創作
第四章 知識生產與詩歌傳播
第一節 「另類」的新詩史:《中國新詩史》的文本內外
第二節 從新詩講義管窺現代詩教傳統
下編
第五章 薪火相傳:教育情境中的師生圈
第一節 參与小詩文體建設:文壇前輩對新詩的「芽兒」的扶植
第二節 喚醒天賦 陶冶興趣:非「專任教員」對學生潛能和人格的激發
第三節 「博學敦行的學者」與卓然獨立的詩群:西南聯大教授對現代詩人的鑄造
第四節 「重造青年」與「開創一種新文化」:李瑛與沈從文「集團」
第六章 個人與複數:教育生態場域中詩人們的成長與交匯
第一節 杜運燮與「冬青社」:詩人在社團中的自我成長
第二節 「文藝社」·孑民圖書館·學生運動
第三節 「精神圈子」:以詩會友的西南聯大詩人群
第七章 「她」的心智書寫:現代大學生的詩思生成
第一節 「明麗的詩風」與「讀書時代的你」:典型的女學生風格
第二節 從「晚會」的愛麗絲到「人類的一個思想」:女學生的感性與知性
第八章 「他」的在場與介入:現代大學生的校園經驗與時代書寫
第一節 從「盔甲廠」到「燕舫湖畔」——「青年慾望」與校園日常書寫
第二節 「生的死亡」——戰時語境·學生視角·現代生命觀
第三節 現實的「裏面」與現代的「外殼」——詩藝探索與風格轉變
結語 歷史想象之外的追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