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戲曲的文體互滲現象研究 李碧 978730823404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30823404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明清戲曲的文體互滲現象研究
ISBN:9787308234047
出版社:浙江大學
著編譯者:李碧
頁數:24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484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古代文學研究專著,研究對象為明清時代戲曲作品中存在的一種文學現象:文體互滲。即詩、詞、曲三種問題,到明清時期突出出現了內容和形勢上的相互滲透,而詩詞之間的滲透古已有之,到明清時期曲與另外兩種問題的滲透十分突出,值得進行研究。

作者簡介

李碧,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浙江省之江青年學者、校青年拔尖人才,主要從事藝術史論、文化遺產溯源及交叉學科背景下的傳統文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戲曲批評及經典意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觀劇詩與清代戲曲接受研究》等多項課題,參与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三項,近五年發表本領域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出版大型叢書《近代藝術史論著集成》(20卷)、《近代藝術期刊集成》(40卷),入選2021年度中國藝術年鑒,兩度受到《中國社會科學報》報道,以稀缺文獻的挖掘進一步推動中國藝術學體系建設。

目錄

第一章 明代詞曲的同源性及其研究價值
第二章 明詞在戲曲中的生成與變體
一 明詞在戲曲中的生成之量化考察
二 異部通押與平仄改換:以《鷓鴣天》為中心
三 變雙調為單調:以《西江月》為中心
四 攤破句法與襯字的改換
小結
第三章 明詞在戲曲中的敘事策略
一 敘事層次與開場詞的運用
二 代言藝術與以詞代詩的變革
三 文體自覺與敘事轉型
小結 明詞在戲曲敘事結構中的功能
第四章 明詞在戲曲中的雅俗融攝
一 明詞在戲曲中的雅、俗界定
二 明代戲曲中《西江月》的雅與俗
三 《西江月》何以謂「俗調」
小結
第五章 明清之際伶人的流散與詠劇詞隱括成調
一 伶人的流散與詠劇詞的創作
二 伶人書寫的隱括策略與詩詞的離合
三 文人唱和與伶人書寫的隱括空間
四 清初詠劇詞中伶人書寫的雙重效應
附錄一 清代詩詞記載中伶人流散情況舉隅
附錄二 清代詩詞中所載伶人事輯補
第六章 戲與詩:「以詩論曲」的發生及其研究價值
一 作為戲曲評點的「以詩論曲」
二 「以詩論曲」的研究情況
三 「以詩論曲」的研究價值
附錄 清代觀劇詩系年初編
第七章 金德瑛《觀劇絕句》及其唱和考論
一 金德瑛的生平及著述
二 《觀劇絕句》的創作思想
三 《觀劇絕句》的唱和及其影響
小結
第八章 以夢問情:重修玉茗堂與《臨川夢》對《牡丹亭》的接受
一 重修玉茗堂
二 蔣士銓生平及其戲曲創作
三 《牡丹亭》與《臨川夢》的情感表達
四 《牡丹亭》與《臨川夢》的人物形象對比
小結
第九章 李漁的小說、戲曲觀比較——以《丑郎君怕嬌偏得艷》和《奈何天》為例
一 確立主題與突齣戲劇衝突
二 情節的合理性與細節描寫的真實性
三 人物形象和人物語言相輔相成
第十章 《過番歌》中的歷史記憶與移民軌跡
一 台藏《過番歌》的文本流傳及其在新加坡的演出
二 《過番歌》中的歷史記憶
三 《過番歌》中的移民軌跡及其可視化
小結
第十一章 曲海賡續:中國傳統戲曲在海外的傳播
一 早期梅蘭芳的海外巡演
二 程硯秋的歐洲巡演
三 傳統戲曲的域外跨文化認同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