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共情與詮釋-邁向詮釋性設計研究 伊爾波.科斯基寧 978757412588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47
商品編號: 978757412588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設計.共情與詮釋-邁向詮釋性設計研究
ISBN:9787574125889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
著編譯者:伊爾波.科斯基寧
頁數:21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478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伊爾波·科斯基寧在《設計、共情與詮釋:邁向詮釋性設計研究》一書中探討設計研究的詮釋性轉向,提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以用戶為中心的方法,從而推動了詮釋性設計研究的演變。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概述設計研究中的詮釋性轉向;第二章通過具體案例闡明體驗、共情與設計之間的關係;第三章探討如何將協同設計作為一種溝通的方法;第四章介紹如何引入詮釋性方法以支持激進創新;第五章描述將技術融入詮釋性基礎之中的策略;第六章總結與詮釋性設計研究相關的三個關鍵問題。 本書為設計研究者提供一種理解不同視角下的設計研究路徑,即從以人為中心到系統化思維的轉變。作者所引用的案例大多源自其在阿爾託大學任教期間與同事、學生共同開展的課題,這些實例展示了他們如何運用設計手段解決芬蘭、巴西和印度等國面臨的社會問題。本書可以為設計研究者探索如何通過設計的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有效的參考。

作者簡介

于清華,1978年生,黑龍江人。2001年畢業於燕山大學,專業:工業設計。2005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專業:設計藝術學。2014年芬蘭阿爾託大學訪問學者。現為景德鎮陶瓷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工業設計系主任。研究方向:工業設計的歷史和理論,歐美當代工業設計潮流,中國古代造物工藝與文化。出版著作:《品味芬蘭·設計物語》(2008年,寧波出版社)《品味荷蘭·設計物語》(2010年,台北,藝術家出版社)《設計·探究》(2011年,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合著)《香爐造物藝術研究·戰國至宋代的香爐》(2012年,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香爐造物研究·元代至清代的香爐》(2013年,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工業設計史》(2017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目錄

前言和致謝
第一章 設計研究中的詮釋性轉向
從可用性到用戶體驗
以情感和愉悅為設計主題
用戶體驗和實用主義
可用性轉變為共情設計
共情的詮釋基礎
作為象徵性互動的意義
共情研究項目
概述
第二章 理解用戶體驗
從eDesign到共情設計
觀察不存在的技術:社會原型設計
探針之路
概念核心:共同體驗
超越情境的定義
與設計同在:設計進入家中
女性與珠寶:超越生活的設計
體驗與技術分離
第三章 協同設計和承諾
行動研究及其問題
協同設計作為對話
遊戲設計作為協同設計:遊戲框架
vila Rosario:保羅·弗萊雷和共情設計
承諾與協作設計
郊區工作室:梅倫基拉街!
合作與承諾
第四章 詮釋和激進創新
設計遺產的庇護
超級工作室:向帕薩迪納學習
「假設」:精神化空間
作為分析的靈感
打開埃萊姆:入侵印度的電錶
共情虛構:自行車與植物
詮釋美學
第五章 詮釋和建構性轉向
紙板模型和對話
形態素:建構性設計研究的起點
破解汽車:電子學的詮釋基礎
互動式原型設計:原型分類
走向方法論:《通過實踐進行設計研究》
建構的認識論基礎:《意圖漂移》
詮釋和建構性設計研究
第六章 詮釋性設計研究及其超越
四種敏感性:詮釋性設計框架
詮釋性知識的增長
20年後的詮釋性研究
詮釋性如何應對近期挑戰
用戶和身份
可持續性、系統和科學
詮釋非人類
詮釋性設計研究與想象力
參考文獻
英文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