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主要研究五帝與三代時期夏族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其中,第一部分利用莊子的歷史學觀點,論述古人類的演化,以及漁獵、農耕等技術的歷史進程。第二部分闡明夏族的基本情況,基本結論是在距今七八千年以前,夏族在甘隴地區形成,具有姓氏和宗社制度,並發展了農耕和彩陶等技術。第三部分探討夏族在五帝時期逐步移殖擴充的歷史過程。第四部分剖析戎族、胡族融入夏族的過程,以及夏族之興起與商族、周族之演變。第五部分研究三代以後夏族繼續擴張形成秦族、楚族及越族之演變過程。 本書適合中國古代史領域的學者、學生及對中國先秦史感興趣的讀者閱讀與參考。作者簡介
張肇麟先生(1892-1956)浙江溫州人。1904年考取秀才,科舉廢除後,就讀新式師範學堂。畢業後創辦永嘉縣立第二高等小學,任校長。 張肇麟先生出身書香門第,其曾祖張振夔有《介軒集》行世。父親為晚清秀才,去世時張肇麟先生僅十三歲。作為長子,他承擔了大家庭的責任。他除從事教育工作外,還曾從事工商業及其他工作,使得他的三個弟弟以及他的子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學術上都有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張肇騫是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個時期對于張肇麟先生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但他不放棄自己對學術的追求。 張肇麟先生從青年時代起就有志於上古史的研究。由於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獻功底,又努力掌握了全文與甲骨文,於是在現代考古學的基礎上,在幾十年的時間裹逐步形成了自己有關上古史的系統觀點。因條件的限制,他的著述從未發表。本書是其著述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將隨後陸續發表。目錄
第一部分 中國人之初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