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共享單車為例,將公眾參与監管的過程分為初始和持續兩個階段,分別構建了公眾參与共享單車協同監管的驅動機理。當公眾認同共享單車服務的公共價值,認為自己具備參与協同監管的能力,並且受到物質、精神的激勵以及道德規範的感召時,會更積極地參与到共享單車的協同監管中。良好的社會信任有助於促進眾多影響因素向監管維護行為的轉化。同時,公眾參与共享單車協同監管應該是「持續性參与」而非「一次性參与」或者「偶發性參与」,激發公眾持續參与積極性成為構建協同監管體系的重要環節。感知價值既會直接影響個人持續參与行為,也會通過滿意度的中介作用間接產生影響。同儕影響則通過理解、支持和鼓勵等方式提升公眾的價值感知與滿意度,進而強化公眾繼續參与的行為意願。制度環境作為外部因素,在此過程中起正向調節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書從思想認知、制度構建、技術完善和社會信任四個維度分析了公眾參与我國共享經濟協同監管的主要障礙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作者簡介
周星,男,漢族,山西忻州人,1989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講師。天津大學公共管理學博士,現為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先後在《思想教育研究》《新疆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及案例1篇,其中SSCI論文1篇,CSSCI論文2篇。主持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等省部級課題3項,參与其他課題6項。曾獲得天津大學北洋英才獎、國家獎學金等多項榮譽。目錄
第一章 緒論